26诗词五首.docx
《26诗词五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诗词五首.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6诗词五首:髭/康基8所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 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3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一、导入新课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
2、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本课我们要学习的五首诗词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饮酒(其五)1 资料助读陶渊明(约365727),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洋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2 基础知识结庐:建造房舍。车马喧: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君:指作者自己。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
3、,如此,这样。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见:看见(读j访n),动词。日夕:傍晚。相与还:结伴而归。相与,相伴。3诗歌赏析(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什么能如此?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前四句,是写他在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为之,而
4、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分辨清楚,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4小结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
5、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了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回归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的感情。三、春望1 资料助读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社”。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社”,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
6、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2基础知识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沦陷。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城:长安城。草木深:乱草遍地,指人烟稀少。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恨别:怅恨离别。抵:值,相当。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地抓。浑:简直。欲:要,就要。胜:能够承受、禁得起。3诗歌赏析(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寄情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
7、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赛离之悲。(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迫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6 诗词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