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站供氢模式的选择及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doc
《加氢站供氢模式的选择及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氢站供氢模式的选择及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加氢站供氢模式的选择及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零排放、续航里程长、燃料补给快、效率高等特点使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氢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外多家车企开展燃料汽车研发,国家投入专项资金鼓励相关技术研发、加注站建设和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氢气作为燃料电池的能量来源,是一种二次能源,将氢气从化工产品转变为交通燃料,就必须找到适宜的氢气供应路线和技术。1、供氢模式的选择针对加注站供氢,氢气的供应模式包括集中供氢模式和分布式供氢模式两种。1.1集中供氢模式集中供氢指氢气集中制备,再通过管道或者运输的方式供给氢气加注站。1.1.1氢气制备集中式供氢模式制氢和用氢分开,制氢过程受限少,适合采用大规模制氢技术。大规
2、模制氢以化石资源为原料,包括煤炭、烃类等,原料价格便宜,技术成熟且更为高效,采用连续生产的模式(装置运行时间7000h/a),因此制氢成本更低。1.1.2氢气储运从工厂到氢气加注站必须考虑长距离氢气储运,安全、高效的储运技术是集中供氢模式得以实现的关键,包括管道输送和公路运输两种方式。氢气的管道输送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特别是我国仅有数条短距离输送管线运行,缺少使用经验,仍需开展材料、输送方式等基础研究才能实现长距离、高压力、大规模氢气输送。公路运输则需要考虑储氢技术和运输安全所带来的成本。氢气储存方式包括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态储氢和有机液态储氢,不同储氢方式的特点对比如表1所示。表
3、1不同储氢方式特点对照表由表1可见,目前应用成熟的储氢技术是高压气态和低温液态两种形式,其储运成本与运输距离和运输量密切相关。氢气压缩过程占氢全部能量的10%左右,但公路运输装载量有限(一般不超过4000Nm3),液氢运输装载量可增加至压缩氢的6倍以上,但液化过程耗能高达全部氢能量的30%40%,参照CNG和LNG的运输成本计算,压缩氢气和液化氢气的百公里运输成本均在20元/kg以上。除增加的运输成本外,由于氢气的特殊性质,还必须考虑运输安全性。第一,氢气具有高渗透性和高反应性,这使得储运的容器和管道必须采用特殊材料。第二,氢气爆炸限(4.0%75%)更宽,属于高危险性的气体,危险程度比天然气
4、(爆炸限5%15%)高得多。对于高压氢气,氢气分子量小,比天然气更易泄露,而对于液氢,由于液氢汽化潜热低,轻微的扰动就能使液氢爆沸而导致爆炸的危险,因此,氢气运输中需要付出较高的安全成本。1.2分布式供氢模式分布式供氢模式本着“现制现用”的理念,最大限度减少氢气储运过程带来的高额费用和安全风险。这意味在人口密集区制氢,因此要求制氢过程采用清洁原料、紧凑设备以及温和安全的反应过程。以原料划分,分布式制氢可分为天然气制氢、甲醇制氢、电解水制氢三大类。三种原料应用于小规模分布式制氢模式,综合考虑年运行时间、原料成本、规模效应等影响因素,计算成本、能效等指标,对比如表2所示。表2不同原料制氢成本天然气
5、转化过程需要空分装置,后续分离需求相对较大,因此天然气制氢具有更强的规模效应,与大规模集中制氢相比,1000Nm3/h以下规模制氢装置氢气成本增加80%100%。1.3供氢模式选择对于集中式供氢而言,从制氢到用氢包括了氢气制备和储运两部分,总成本如表3。表3集中式供氢总成本对比表2和表3,由于高昂的氢气储运成本,使得集中式供氢模式的总成本均高于分布式供氢模式成本,但该模式借助化工厂生产规范,在氢气生产环节更易管理,在氢气储运技术获得突破降低成本后,将具有明显的经济和安全优势。针对现有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而言,分布式供氢模式在经济性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对比天然气制氢、甲醇制氢和电解水制氢三种制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氢 站供氢 模式 选择 技术 研究 现状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