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在电极界面的动力学特性影响因素.doc
《锂离子在电极界面的动力学特性影响因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离子在电极界面的动力学特性影响因素.doc(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 锂离子在电极界面的动力学特性影响因素锂离子电池在放电的过程中,Li+从负极石墨中脱出,与溶剂分子结合后形成溶剂化的外壳,在电场的作用下向正极迁移,在正极的表面去溶剂化后嵌入到正极材料之中。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关键是解决在这一过程中的限制环节,例如Li+在正负极界面的电荷交换过程相对于Li+在电解液中的扩散就属于速度较慢的限制环节,因此对Li+电荷交换的限制因素的深入分析对于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近日,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的T. Richard Jow(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等人对Li+电荷交换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Li+在电极表面的扩散主要受到两个过程的影响:
2、1)去溶剂化过程;2)穿过SEI膜过程,在多数情况下Li+在SEI膜中的扩散都是限制环节。我们以充电过程为例,作者认为Li+在负极一侧的反应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溶剂化的Li+发生去溶剂化,形成Li+。2)Li+穿过界面膜。3)Li+在负极表面的到一个电子形成Li,并嵌入到石墨之中。而在正极一侧的反应则分为如下的步骤:4)Li+从LCO材料中脱出。5)Li+穿过正极表面的界面膜。6)Li+与电解液中的溶剂分子发生溶剂化。在这些步骤中我们通常认为Li+在负极表面得电子,并嵌入到石墨之中,以及Li+在正极表面脱出的过程是非常迅速的,并非限制环节。而Li+去溶剂化和穿过界面膜的过程是比较慢的,因此容
3、易成为限制环节。当然,Li在正、负极材料体相中的扩散是速度最慢的,是最重要的限制关节,但是Li在正负极材料体相中的扩散并不是本文的关注焦点。上述的Li+在正负极界面的动力学特性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上述过程的限制环节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例如Wang等人的研究显示在25下,Li在电极体相中的扩散是电池倍率性能的限制因素,而在-30条件下,SEI膜的阻抗增加了27倍,成为了电池倍率性能的限制因素。电荷交换阻抗(Rct)包含了Li+的去溶剂化和在SEI膜中的扩散两个过程,Rct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进行表述,其中A0为频率系数,Ea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其中活化能Ea在发生电
4、荷交换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能量壁垒,可以通过log(1/Rct)与1/T曲线的斜率获得。而Rct可以通过交流阻抗测试,并进行拟合的方式获得。是Li+去溶剂化过程,还是Li+在SEI膜中的扩散过程是限制环节,与电极材料、电解液的选择,以及界面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1.去溶剂化作为限制步骤为了能够减少其他因素对Li+溶剂化和去溶剂化过程的影响,Abe等人设计了下图所示的测试装置,该装置的左右两侧分别有测试电极和参比电极,中间为Li0.35La0.55TiO3和Li1-xAlxTi2-x(PO4)3固态电解质,两侧分别填充液态电解质,因此在测试过程中Li+在穿过固态电解质的过程中只会发生去溶剂化和溶剂化
5、反应,不会发生其他的反应,因此能够避免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试表明,1M LiCF3SO3分别在二甲基亚砜(DMSO)、PC和FEC中形成溶液时,Li+在固态电解质表面的电荷交换阻抗活化能分别为69.9kJ/mol、57.3kJ/mol和31.5kJ/mol,这表明在这一体系中去溶剂化过程是限制步骤。Ishihara以Li4Ti5O12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了1M LiClO4与PC, EC:DMC (1:1 v/o)和DMC构成的溶液中的电荷交换阻抗活化能Ea,在上述的三种溶液中电荷交换阻抗的活化能分别为64、54和37kJ/mol,这表明在这种条件下Li+的去溶剂化是主要的限制过程。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锂离子 电极 界面 动力学 特性 影响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