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离子电池环境效益研究.doc
《动力锂离子电池环境效益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力锂离子电池环境效益研究.doc(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动力锂离子电池环境效益研究摘要动力锂离子电池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而进入发展期,储能锂离子电池依旧发展缓慢。研究主要研究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环境效益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动力锂离子电池在锂电池众多细分种类的应用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为鼓励推广新能源的应用,国家相继出台政策刺激动力锂离子电池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使得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能源汽车带动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主要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间不断嵌入和脱嵌的过程实现充放电,其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及下游应用三个环节。动力锂离子电池相对于传统能源和电池具有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等优势,但从全产业链角度看,
2、其上游稀土矿的开采、中游电池制备等环节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一、动力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一)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动力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含锂化合物)、负极(碳素材料)、电解液、隔膜、铜箔、铝箔和壳体及结构件等部分组成。电池充电时,正极上锂原子电离成锂离子和电子(脱嵌),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得到电子,被还原成锂原子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插入)。电池放电时,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原子,失去电子(脱插)成为锂离子,通过电解液,又运动回正极(嵌入);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也就是锂离子在正负极间不断嵌入和脱嵌的过程,同时伴随着等当量电子的嵌入和脱嵌,被形象地称为“摇椅电
3、池”。(二) 影响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主要指标1、基础概念平台电压,又称工作电压,电池在恒电流充放电过程中,电压非稳定不变。恒电流充电时,电压变化趋势未上升、平稳、上升,恒电流放电时,电压变化趋势为下降、平稳、下降,电压变化过程中的平稳电压即为平台电压。标称电压,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称为电池的标称电压。标称电压由极板材料的电极电位和内部电解液的浓度决定,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标称电压有3.7V和3.8V。电池内阻,由极板的电阻和离子流的阻抗决定,在充放电过程中,图像引擎以及极板的电阻是不变的,但离子流的阻抗将随电解液浓度和带电离子的增减而变化。自放电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电池在没有使用的情况下,自
4、动损失的电量占总容量的百分比。一般在常温下动力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率为5%-8%。电池容量,电池合理的最高最低电压范围内,可以充入和放出的最大电量,由电池内活性物质的数量决定,通常用毫安时mAh或者Ah表示。单体容量易受电池老化程度及工作温度影响。电池电容,电池单位电压对应的电荷储存量。比容量,又称克容量,为单位质量电池的电容量,通常用毫安时mA/g或者A/g表示。能量密度,单位体积包含的能量,电池能量密度=电池容量/电池体积=电池电容平台电压/电池体积。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电池组一般由模块串联组成。电池组除了继承模块的全部参数以外,其总电压决定了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电压平台。2、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
5、分析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液所选用的材料不同导致其各项性能参数存在差异。通常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为石墨碳材料,正极材料细分较多,例如磷酸铁锂(LFP)、镍酸锂(LNO)、锰酸锂(LMO)、钴酸锂(LCO)、镍钴锰酸三元锂(NCM)及镍钴铝酸三元锂(NCA)等。在锂离子电池众多性能指标中,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充放电循环次数、高低温性能和抗穿透性能等五项指标为评定锂离子电池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1)能量密度动力锂离子电池质量及续航时间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下游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主要衡量指标,虽然2018年补贴政策不单独考虑该指标且对该指标的要求更高,但在众多指标中,能量密度为
6、实现锂电设备更轻薄、新能源汽车续航更长的核心要素。电池能量密度越大,平均输出电压越高。根据真锂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电池包能量密度在105Wh/kg以下的车辆的锂电装机占比高达50.7%,而能量密度高于160Wh/kg的装机占比为0%,能达到120Wh/kg的1.1倍补贴政策要求的占比超过40%。但根据新的补贴政策,能量密度在120140Wh/kg之间的补贴倍数仅为1.0倍,未来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将继续提升。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由正、负极材料的选择、电池的结构及生产工艺等因素影响。电极材料选择方面,由于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远大于正极,因此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瓶颈为正极材料,而正极材料
7、能量密度差异较大,例如铁锂正极材料的理论电容量为170mAh/g,三元正极材料的理论电容量在280mAh/g左右。比亚迪在磷酸铁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上,具有世界顶尖的水准,单体能量密度为150wh/kg,而接下来比亚迪方案将能量密度继续提升到160wh/kg。预计在2020年左右,比亚迪方案将磷酸铁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提升到200wh/kg。宁德时代研发以高镍三元材料为正极、硅碳复合物为负极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可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比能量从如今的150180wh/kg大幅提升至300Wh/kg以上,成本也将显着下降。根据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要求,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力 锂离子电池 环境 效益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