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铂基催化剂研究进展.doc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铂基催化剂研究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铂基催化剂研究进展.doc(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铂基催化剂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铂基催化剂研究现状。从催化剂粒径大小、表面结构、形貌调控、载体及引入其它过渡金属等方面重点讨论了铂基催化剂在活性和耐久性方面的进展。进一步对铂基催化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电极成本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整个电池成本的50%以上1。催化剂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组成之一,催化剂性能与电池效能密切相关。目前,广泛研究的燃料电池催化剂主要有铂基催化剂和非铂催化剂两类。虽然非铂催化剂研究近几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而言,非铂催化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其活性中心和催化机理等许多问题都尚不清楚。尽管铂基催化剂是目前
2、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最好的催化剂,但仍存在成本与性能还不能满足商业需求的问题。提高铂的利用效率,降低铂的用量,成为改进铂基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方向之一2。本文从催化剂粒径、表面结构、形貌等综述了近年来铂基催化剂的进展,为价廉、高效铂基催化剂研制提供参考。1催化剂粒径由于催化反应在催化剂表面进行,表面原子是反应的主要参与者,而体相内部原子则基本不参与反应过程,因此降低粒子尺寸,提高表面原子的占有比例,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铂的利用效率。研究发现,铂基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的性能,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平均粒径为25nm的铂催化剂对氧还原具有最佳的质量活性,面积活性则随着粒子比表面积的增大(粒径的减小)而
3、降低;耐久性则随着粒子粒径的增大而单向增强,并且当粒径大于4nm以上,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增强。质量活性的变化规律与粒径变化时晶面变化有关。而耐久性的变化规律,则与粒子的热力学稳定性有关,粒径越大,粒子的表面吉布斯自由能越低,越趋于稳定。Shao等3利用欠电位沉积的方法,在铂晶种表面先沉积铜然后用铂盐置换,制备了粒径在1.34.65nm的铂纳米催化剂,研究发现,粒径为2.2nm的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Chorkendorff等4通过质谱技术制备了粒径在211nm的铂团簇粒子,研究发现,粒径为3nm的粒子具有最好的质量活性。Yanga等5对粒径为1.9,3.2和7.1nm的Pt/C催化剂进行了
4、10,000圈氧还原耐久性测试测试,发现粒径为7.1nm的Pt/C具有最好的耐久性,且耐久性随粒径的减小而单调降低。进一步他们将催化剂性能的衰减归因为铂纳米粒子的溶解、团聚和碳载体的腐蚀。2催化剂表面结构由于催化反应通常是结构敏感反应,即催化剂对反应的活性与催化剂的结构密切相关。为了降低铂用量,提高单位质量铂的活性,研究者尝试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法调控纳米粒子的表面结构,制备具有择优晶面取向的催化剂材料,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Markovic等小组6,7系统研究了Pt基础单晶面与氧还原电催化活性的关系。他们研究发现在H2SO4溶液中,氧还原催化活性顺序为Pt(111)Pt(100)P
5、t(110),刚好与SO42-在3个表面的吸附强度顺序相反;而在高氯酸与碱性溶液中,其活性按Pt(100)Pt(110)Pt(111)顺序增大,认为原因与溶液中不同阴离子的吸附有关。Feliu小组8研究了Pt的01晶带轴上的系列晶面对氧还原的催化活性,发现无论在硫酸还是高氯酸介质中,Pt(211)晶面都具有最好的活性。由于(211)是高指数晶面,表面能较高,热力学上更不稳定,因此,化学合成具有(211)晶面的铂纳米粒子较困难,目前,还没有关于(211)晶面纳米粒子的报道。因此,采用常规化学法合成具有高指数晶面的高性能铂催化剂,还具有较大的挑战。Sun等9发展了一种方波电位制备高指数铂纳米粒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子 交换 燃料电池 用铂基 催化剂 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