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与防排烟设计探讨.doc
《通风与防排烟设计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风与防排烟设计探讨.doc(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通风与防排烟设计探讨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建筑正跨着高科技伐迅猛前进,但高层建筑通凤空调防火与防排烟的设计,是关系到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只有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系数,使建筑中的人员在火灾情况下能沿着安全疏散通道顺利地向室外疏散。1、通风空调系统基本组成及其形式1.1、组成通风空调系统主要由下列设备组成,空调机组、排风机、防火阀、送回风口、矩形或圆形风管、消声器、消声弯头等,风管所占空间相对较大、因此成为“烟气流动”的一个重要隐患,对通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成为暖通专业设计和防火审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联动控制的设备主要有、新风机组、排风机、送回风口、防火阀等,1.2、分类通风系统以
2、是否需要动力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通风系统按空气流向又分为机械送风系统和机械排风系统,1.3、目的高层民用建筑内部设置通风空调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排出室内的废气、烟雾及余热并同时按人体卫生需要送入一定量的新鲜空气,以满足室内的空气质量标准,1.4、场所通风空调系统主要是设置在一些有特殊要求和不具备良好自然通风条件的场所,如三星级以上的宾馆、标准较高的商场、餐厅、剧场、演播厅、多功能厅等;面积较大的商场、剧场,不能开窗的办公室、地下室、卫生间等,2、防排烟系统组成及其形式目前,对烟气控制比较有效并且相对成熟的手段就是设置防排烟系统。2.1、组成防排烟系统主要由送风机、排烟风机、风道、加
3、压送风口、排烟口、防火阀等组成,需要进行控制的设备主要有: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加压送风口、排烟口、防火阀等。2.2、分类防排烟系统分机械防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2.3、目的对防排烟系统进行联动控制的目的在于发生火灾时,根据功能需要或防火、防烟分区的划要求,自动或手动将上述设备开启或关闭。2.4、场所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采用机械防烟系统;内走道、中庭、可燃物较多。无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地下室等应采用机械排烟系统。3、系统组成方式及联动控制特点一般来说,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大致有两种组成方式;一是空调送、排风系统与防排烟系统分开设置,各自独立
4、运行;二是空调系统的送排试析高层建筑通风空调及防排烟系统联动控制风机、送排风管道与排烟系统的风机、管道共用。这两种设置方式在规范中都有执行的依据,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4、10条中有明确规定: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宜分开设置。若合用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应符合排烟系统要求,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这两种方式都是可行的。但在适用范围和联动控制的侧重点等方面有所区别,分别详述如下:3.1、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分开设置,独立运行在实际工程中,因通风量和防排烟风量相差较大,大部分是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独立设置。分开设置的组成方式的联动控制重点在于火灾报警后应关闭空调
5、送风系统,开启防排烟系统,并将反馈信号送至消防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6、3、9条中规定“火灾报警后,停止有关部位的空调送风.”,哪些算是“有关部位”呢?笔者认为,简单地讲,在发生火灾的区域内的风机就应该停止运行。高层民用建筑中的通风、空调系统的组成方式很多,对火灾现场有影响的通常为该层的新风机组或空调机组的送风机,根据规范的规定是应该停止运行的。停止这些风机的办法往往是通过切断向这些风机供电的电源来实现,即由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或控制模块的输出接点发出信号,通过低压断路器的分压脱扣器或失压脱扣器(或交流接触器)来切断电源。可以切断风机电源的低压断路器(或交流接触器)通常有两个,一是装
6、在风机房专为保护控制风机而设的断路器和接触器,它的通断只涉及到风机,不影响其它设备的用电;二是风机供电干线上的低压断路器,如果采取通过干线上的低压断路器来切断风机电源,联动控制回路较前者要简单一些,但停电的影响就会大一些,在实际工程中以控制何处的低压断路器为宜,还得视其配电系统和消防系统联动装置的情况来定。通风空调系统送排风管道上的防火阀均设有70摄氏度熔断开关,无论采取上述何种切断风机电源的方式,均应将防火阀的限位开关信号与相关风机联动,即防火阀关闭后,立即关闭空调风机,但应注意与同一风机有关联的所有防火阀的限位开关信号应并联在一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中对防排烟系统的控制要求是:“启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风 防排烟 设计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