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docx
《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劳动课程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领域,它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增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一门实践活动课。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普遍独生子女的社会现状导致我国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劳动体验,无法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设置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在操作过程中技
2、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2 .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手工工艺的传承和交流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中的一页,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芳,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亲身体验,传承了我国宝贵的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化进程加快,各地文化交流也是信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3 .形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是个人素质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之一。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劳动节习惯和品质,才能使劳动技术实践活动有序的、负责的、合作的高质量地完成。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个人竞争的重要品质之一。劳动教育课
3、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意性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的氛围和条件。二、参考课时90课时三、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劳动技术实践活动获得直接劳动体验,促使学生主动认识并理解劳动世界,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逐步形成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和各级的生活态度。在强化基本技术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动手又动脑的技术学习的兴趣,开发其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主动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促进其对技术的理解、探究、反思与创造;着重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正确态度,促使他们逐步形成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素养、初步的技术
4、创新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适时、适量、适度渗透职业教育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社会责任感以及创业精神。四、设计思路(一)在手脑结合的操作活动中促进学生劳动技术素养的形成。(二)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三)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取向,逐步增加技术含量。(四)注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学习。五、内容纲要教学内容知识要点技能目标建议课时项目一:技术基础1 .认识各种常用的材料及其仍不同的用途、性能及加工方法。2 .会使用一些常用的工具设备。3 .具有初步的识图、制图能力,以便进行简单的科技创新设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 .通过鉴赏、讨论、测试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教育 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