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1642023详细解读.docx
《HJ1642023详细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J1642023详细解读.docx(3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规定内容 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布设 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管理 样品采集与保存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监测数据处理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资料整编2修订内容增加了环境监测井的术语和定义;增加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污染源及周边等区域的地下水监测点的布设;增加了环境监测井的标识;取消了信息系统建设;取消了地下水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等相关内容的规范性附录;补充完善了环境监测井的建设与管理、样品采集、监测项目、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 相关内容。3适用范围适用于:区域层面、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污染源及周边等区域的地下水环境的 长期监测。可参照:其他形式的地下水环境监测。4术语和定义术语定义地下水地表以下饱和
2、含水层的重力水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相对隔水层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水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和分布、含水介质和含水构成等条件的总称水文地质单元具有统一补给边界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静水位抽水前井孔中稳定的地下水水位地下水环境监 测井为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分布变化情 况而设立的监测井地下水补给区含水层出露或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的地区地下水径流区含水层的地下水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径流范围孔隙水存在于岩土体孔隙中的重力水裂隙水贮存于岩体裂隙中的重力水风化裂隙水基岩风化带中的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存在于
3、岩石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岩溶水贮存于可溶性岩层溶隙(穴)中的重力水5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布设5.1 布设原则代表性:总体上能反映监测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稳定性:监测点不宜变动,尽可能保持地下水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可行性:综合考虑监测井成井方法、当前科技发展和监测技术水平等因素,考虑实际 采样的可行性。定期优化:定期(如每5年)对地下水质监测网的运行状况进行一次调查评价,根据 最新情况对地下水质监测网进行优化调整。5.2 布设要求1、面积较大的监测区域:沿地下水流向为主与垂直地下水流向为辅相结合布设监测点。2、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可根据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布设控制性监测点。3、地下水存在
4、多个含水层:监测井应为层位明确的分层监测井。4、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以开采层为监测重点;存在多个含水层时,应在与目标含水层存在水力联系的含水层 中布设监测点,并将与地下水存在水力联系的地表水纳入监测。5、对地下水构成影响较大的区域: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工业集聚区: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中心、两侧及下游区分别 布设监测点。尾矿库、危险废物处置场和垃圾填埋场等区域: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两侧及下游 分别布设监测点。污染源位于地下水水源补给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地下水监测点。污染源周边:地下水监测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如浅层地下水已被污染且下游存在地下 水饮用水源地,需增加主开采层地下水的监测点。6、岩溶区
5、监测点:重点在于追踪地下暗河出入口和主要含水层,按地下河系统径流网形状和规模布设监 测点,在主管道与支管道间的补给、径流区适当布设监测点,在重大或潜在的污染源分布 区适当加密地下水监测点。7、裂隙发育区监测点:尽量布设在相互连通的裂隙网络上8、监测井利旧:可以选用已有的民井和生产井或泉点作为地下水监测点,但须满足地下水监测设计的 要求。5.3 布设方法5.3.1 区域监测点区域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参照DZ/T0308相关要求执行。具体如下区域监测点位布设表序号区域类型区域面积水质监测点数量1高风险区每 IoOkm2610 个2风险性较高地区每 IOOkm256个3风险性中等、较 低和低的地区每 I
6、OOkm234个说明:区域监测密度的设计应在地下水风险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上表为推荐值。5.3.2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监测点孔隙水和风化裂隙水点位布设表序号面积水质监测点数量1 IOOkm2每增加25k?监测点至少增加1个说明:监测点按网格法布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内。岩溶水和构造裂隙水点位布设表序号位置水质监测点数,1主管道23个2一级支流管道(长度2km)2个3一级支流管道(长度2km)1个说明:管道指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岩溶主管道、一级支流管道。5.3.3 污染源地下水监测点5.3.3.1 孔隙水和风化裂隙水污染源地下水监测点位布设表区域类别点位类别数量位置/作用工
7、业污染 源工 业集聚区对照监测点1个工业集聚区地下水流向上游边界处污染扩散监测点25个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呈扇形布设23 个,在集聚区两侧沿地下水流方向各 布设1个监测点内部监测点35 个/IOknA 面积IOOkm2,每增加15k?监 测点至少增加1个主要污染源附近的地下水下游,同类 型污染源布设1个监测点,工业集聚 区内监测点布设总数23个工业污染 源一工业集聚区外工业企 业对照监测点1个工业企业地下水流向上游边界处污染扩散监测点23个地下水下游及两侧的监测点21个内部监测点12 个/1Okm2,面积 IOOkm2 每增加 15k?监测点至少增加1个存在地下水污染隐患区域矿山开采区同一个水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J1642023 详细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