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道路二期(4号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道路二期(4号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项目名称:配套道路二期(4号道路)建设地点: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内容:道路工程及其附屈设施、管网工程、交通工程及绿化景观等配套设施。项目建设规模:道路路线全长210.833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道路标准路幅宽32m,车行道宽16m,两侧各8m宽人行道。建设计划:结合本项目道路情况、业主资金筹措等实际情况,建议本项目一次性建设,建设工期约10个月。二、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及依据2.1设计依据(1)我公司与甲方签定的设计合同;(2)甲方提供1/500地形图:(3)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指令性规划文本等。2.2 技术规范
2、、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K)13-2018)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43-201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
3、程抗震设计规范(GB5OO32-23)2.3 上阶段意见执行情况无三、工程地质条件1.1.1 位置及交通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八桥镇,地理坐标位于X=58409.4858515.66m,Y=53722.1653946.62m之间,场地西侧起点接已建新郭伏路,东侧终点接市政沥青路,交通条件较方便。1.1.2 水文(1)气候勘察区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温差大、多雾、日照偏少、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春秋多雨、四季分明、主体气候明显等特点,大气降水以降雨为主,雪雹少见。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提供的重庆主城区气象资料,本场地总的气象特征呈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
4、的特点。具体气象资料如下: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C,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C,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C,出现日期: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C,出现日期:1955年1月11日。湿度:年蒸发量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日最大降雨量266.6mm(出现在2007年7月17日),H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口
5、数的62%左右,小时地大降雨量可达65mm。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1.1.3 粉质粘土(Q4e1+d1)黄褐、灰褐色。表层含较多植物根系,中部土质成份较均匀,底部含风化岩屑,整体土质均匀性一般至较均匀,呈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具光泽。该层分布于拟建道路中部及终点段场地,钻探揭露厚2.1Om(ZK5)4.30m(ZK6).1.1.4 淤泥质粉质粘土(Q4e1+dD灰色。主要有粘粒及粉粒组成,局部含有机质,稍有臭味,整体土质均匀性一般,呈软塑软可塑状,干强度及韧性较差,切而稍具光泽。该层零星分布于拟建场地中部,仅2个钻孔有揭
6、露,揭露厚1.20m(ZK7)1.4Om(ZK8)。1.1.5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1s)场地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泥岩(J2s-MC:紫红色、红褐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芯呈块状及其土状,岩质极软,强风化层厚度0.8(HZK2340m(ZK5);中等风化,岩石完整性一般,岩芯呈柱状,节长330cm,偶夹少量灰绿色砂质团斑,岩质软,强度较低。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道路里程桩号K0+000.00K0+16000m段,钻探揭露厚1.8Om(ZK9)8.70m(ZK5).砂岩(J2s-Ss):灰褐色,由长石、石英、云母及暗色矿物组成,局部含泥质较重。细中粒结
7、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强风化带岩芯呈砂状及薄饼状,强风化层厚度0.20(ZK17)-1.80m(ZK1O):中等风化岩芯完整性一般,呈短柱柱状,节长3cm40cm,强度较高。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道路里程桩号KO+11OOOKO+21O.833m段场地,钻探揭露厚1.40m(ZK58)8.3Om(ZK52)。1.1.6 基岩顶面起伏情况及岩石风化带特征场地基岩面与中等风化顶面一致,整体呈西高东低态势,稍向北东侧倾斜,纵向坡度一般在515之间,局部陡坎段达20,横向坡度一般5。30,局部陡坡段达50:场地岩土界面基本不临空,局部临空处其厚度较小。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5174-20
8、14)将场区内钻探深度内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与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石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岩质较软。强风化带厚度为0.20(ZK17)3.4OmZK5)。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多呈短柱状、柱状,局部长柱状,岩质坚硬。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1ms(2)水文拟建场地地势整体呈西高东低态势,地块位于城市.建设区域,城市排水系统较完善,勘察区内无湖泊、河流等大型地表水体,场地水文条件较简单。3.3 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陵地貌;现状为道路施工弃土区,沿线地形起伏较小,整体呈西高东低态势,大致呈沿道路前进方向逐步降低,纵向地形坡度一般在515之间,局
9、部陡坎段达35,横向地形坡角520,局部陡坡段达50。,沿线最高点高程约320.50m,最低点高程约3O15Om,相对高差19.00m。3.4 地质构造据区域资料与现场地面地质调查,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属重庆金鳌寺向斜西翼次级褶皱,岩层呈单斜状产出,未见断层通过,构造简单。岩层倾向270275,倾角812,优势倾向约270,优势倾角12,层间层面较发育,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区内未见断裂发育,岩体中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裂隙1产状:88-92/7074,优势倾向为89,倾角74,间距0.504.(X)m,可见延伸5IOm,裂面较平直,局部呈闭合状,粉质粘土充填。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裂
10、隙2产状:1801856568,优势倾向为183,倾角68,间距1oO3.00m,可见延伸大于IOm,裂曲较平直,呈闭合状,局部粘土充填。属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按照岩I: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A表A.0.4判定岩体属块层状结构。3.5 地层结构及岩土工程特征根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成果表明,场地内地层为第四系素填土(Q4m1),粉质粘土(Q4e1+d1).淤泥质粉质粘土(Q4e1+d1)和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组成。现将地层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自上而下(由新到老分述如下:3.5.1 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素填土(Q4m1
11、):杂色,主要由砂、泥岩块石及建筑垃圾夹粘土等组成,硬质物含量约30%-40%,空间分布不均匀,块径112cm,由人工、机械简单压填形成,结构稍密,填龄38年。钻探揭露厚030m(ZK2)6.9Om(ZK9),该层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3.7 水和土的腐蚀性判定场地范围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勘察期未见稳定地下水存在,本次未取样测试。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周边和拟建场内无污染的工厂、矿山或污染排放点等污染源,场内土层为未污染土:根据调查建筑场地地表水为潜在第四系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地表径流、下渗等方式排泄。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结合地区经验:
12、场地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材料的腐蚀性为微腐蚀性。场地素填土属透(含)水层;粉质粘土及泥岩、砂岩为弱透水层。场地环境类型为H1类。3.8 不良地质现象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勘察区内未见断层、滑坡、岩溶、泥石流、危岩、陡崖及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其他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地形现状斜(边)坡未发现变形、开裂迹象。3.9 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附录A,勘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照中国地震动力峰值加速度区
13、划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O划分设计基本地段加速度值为0.05g。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覆盖层整体较厚,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及淤泥质粉质粘土组成,根据工程经验素填上属软弱匕剪切波速暂取130ms(经验值),后期压实处理后必须以校核场地类别:淤泥质粉质粘土属软弱土,剪切波速暂取130ms(经验值:粉质粘土属中软土,剪切波速哲取200ms(经验值);强风化岩石为较破碎的岩石,剪切波速取500VVSeW800ms,属软质岩石;中风化岩石为较完整岩石,剪切波速取Vse800nVs,为稳定基岩。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O2-2O13)整平后划分建筑
14、场地类别及特征周期值见下表:建筑场地类别划分表表道路里程桩号覆盖土层厚度d(m)土层等效剪J地建筑抗设计3.6水文地质条件道路区地层结构由索填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下伏砂、泥岩互层组成。素填土、强风化基岩属透(含)水层;粉质粘土为隔水层:中等风化泥岩为粘土岩属隔水层:中等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属弱透水层。道路区属于构造剥蚀浅丘陵地貌,现状为城市建设拆迁、弃土区,地块大部地形相对较高,且周边市政排水系统亦较完善,大气降水后多形成地表径流经向低洼处排泄出场地外,少部分下着赋存于第四系人工素填土和基岩强风化带裂隙中,贮水条件较差。钻探施工完毕后,对钻孔进行提干循环水水文观测,24小
15、时观测孔内水位,水位基本不恢复,说明勘察区基本无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降雨季节,在低洼槽沟内的土层中存在局部的滞水层或强风化层中存在裂隙水;在地势低洼的填土层较厚处有形成局部滞水条件。3.6.1 地下水类型勘察区内的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场地覆盖层主要有人工堆积层素填上及粉质粘匕人工堆积层分布于大部拟建场地,透水性较强。孔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中,赋存条件主要受堆积物分布范围、厚度和渗透性控制。总体来看,水文地质条件前单,受季节性影响明显。基岩风化带裂隙水:水的储存形式以基岩强风化带裂隙。水量、水位随气候因素影响而相应敏感变化。由于强风化层面起伏与地形基本一致,渗透条件好,水量极小,赋存时间短,具有就地排泄的特点。中等风化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上部风化带裂隙水的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在重力作用下,沿岩层裂隙向下径流,总体顺坡向低洼处运移排泄出场地外。3.6.2 体、强风化岩体的透水性根据工程地侦勘察规范(DBJ50F043-2016)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