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文常见设题陷阱分析.docx
《论述文常见设题陷阱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文常见设题陷阱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论述文常见设题陷阱分析【知识点讲解1】【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注意选项与原文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的表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关键词。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指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选项句中关键词,如:(1)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2)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4)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解题对策:阅读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
2、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者B,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知识点讲解2】【张冠李戴】【例】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
3、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傩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
4、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
5、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以为,仁爰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
6、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1)下列关于王道霸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道是孟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孟子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B.霸道是孟子所贬黜的,王道是孟子所提倡的,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C.王道是孟子行仁政讲“民本的落脚点,王即以德行仁,行王道的结果是让人中心悦而诚服。D.历史上,孟子处于霸道的形势下,他认为霸的本质是以
7、力服人,非心服。【解答】(I)B项,选项中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张冠李戴。原文第一段为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知识点讲解3】【因果混乱:(强加关系)】【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述 常见 陷阱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