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原子结构复习学案.docx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八章原子结构复习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十八章原子结构复习学案18. 1电子的发现【学习目标】1 .知道电子是怎样发现的及其对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重大意义.2 .知道阴极射线及其产生方法,了解汤姆孙发现电子的研究方法.3 .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问题.【重点难点】1 .电子的发现过程.2 .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有关计算.【易错问题】误认为气体压强越小辉光现象越明显.【自主学习】一、阴极射线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出的高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微观粒子是.对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有大量的科学家作出大量的科学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1)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过程。(2)
2、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高速粒子流。二、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电子;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通过著名的实验精确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电子的电荷量约为一_C,电子的质量约为_kg.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只能是电子电量的.【课堂达标】1 .关于电子的发现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的汤姆孙B德国的普吕克尔C.德国的戈第斯坦D.美国的密立根2 .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的探究,最终发现了电子,由此被称为“电子之父”,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OA.物质中可能有电子,也可能没有电子B.不同的物质中具有不同的电子C.电子质
3、量是质子质量的1836倍D.电子是一种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3 .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OA.电子的电量是由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B.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任意值C.物体带电量的最小值为16X1()gCD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称为元电荷4.图181-8如图1818所示,在阴极射线管正上方平行放一根通有强电流的长直导线,则阴极射线将()A.向纸内偏转B.向纸外偏转C.向下偏转D.向上偏转5 .图181-9是电子射线管示意图.接通电源后,电子射线由阴极沿X轴方向射出,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一条亮线.要使荧光屏上的亮线向下(Z轴负方向)偏转,在下列措施中可采用的是()图1819A.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Z
4、轴负方向B.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C.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Z轴负方向D.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6 .图181-10为示波管中电子枪的原理示意图.示波管内被抽成真空,A为发射热电子的阴极,K为接在高电势点的加速阳极,A、K间电压为电子离开阴极时的速度可以忽略,电子经加速后从K的小孔中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匕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8110A.如果A、K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不变,则电子离开K时的速度变为2/B.如果A、K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不变,则电子离开K时的速度变垢VC.如果A、K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时的速度变为5D.如果A、K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
5、离开K时的速度变为乎P图181117 .如图所示,光电管的阴极被某种频率的光照射后,能产生光电效应.阴极K上的电子被激发逸出表面(初速度为零),经加速电压加速后达到阳极A上,并立即被A吸收.若电子电荷量为e,质量为勿.则A极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冲量为.8 .图18112测量油滴带电荷量的装置如图18-1-12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与电源连接,上、下板分别带正、负电荷.油滴从喷雾器喷出后,由于摩擦而带电,油滴进入上板中央小孔后落到匀强电场中,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油滴的运动情况.两金属板间的距离为H忽略空气对油滴的浮力和阻力.调节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u,当U=I时,使得某个质量为面的油滴恰好做
6、匀速运动,该油滴所带电荷量,为多少?【作业布置完成问题与练习。【学后反思】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18.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习目标】1知道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2 .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理解模型提出的主要思想.3 .知道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的意义及原子核的尺度.【重点难点】1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及其解释.2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易错问题】误认为任何情况下核外电子数都等于核内质子数.【自主学习】一、汤姆孙
7、的原子模型汤姆孙于1898年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镶嵌在球中.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小圆点代表正电荷,大圆点代表电子.汤姆孙的原子模型被称为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该模型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但后来被实验否定了.二、粒子散射实验1 .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实质是失去两个电子的,带电荷,质量为质量的4倍.2 .实验结果(1)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沿原方向前进.2 2)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偏转角甚至大于90.3 .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了模型.三、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在原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八 原子结构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