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汽车并购沃尔沃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汽车并购沃尔沃案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某汽车并购沃尔沃案例1 .目标公司价值低估。由于东道国股票市场低迷、汇率下降引起目标公司价值低估,是推动跨国并购的一个重要动因。比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疲软,股市低迷,就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者;亚洲金融危机后的7年,发生在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跨国并购大量增加,说明外国投资者利用东道国货币严重贬值,大肆低价收购目标企业,获得价值低估的资产;近年来日本货币贬值、经济衰退,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者,使日本成为世界跨国并购活跃的市场之一。但是,目标公司价值低估对跨国并购动因的解释有局限性,比如,它难以解释近10年来西方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股票市场整体价格大幅上扬与美国、欧洲跨国并购浪潮共
2、存的现象。2 .获取财务协同效应。国内企业并购理论认为,由于税收、会计处理方法与有关企业并购的法规不一致,企业能够从一些并购中获得货币经济利益,这种收益是通过财务运作带来的,被称之财务协同效应。获取财务协同效应是企业进行并购的一个重要动因。获取财务协同效应,常见的情况是通过对亏损企业的并购,在合并财务报表时,母公司的盈利与被并购企业的亏损相抵扣,从而实现减少税收的目的;在并购盈利企业时,通过互换股权或者股权与现金收购结合,也能够在企业扩张的同时减少开办费、投资收益所得税等,实现避税。在企业跨国经营中,财务协同效应不仅表达在以上方面,其研究范围扩大到了基于东道国与母国税率差异、会计政策差异给企业
3、并购带来的影响。这是由企业跨国经营所特有的跨国性决定的。3 .习惯国际环境变迁。跨国并购习惯国际环境变迁的动因,是外国投资者对国际环境变迁战略反应的结果。国际环境因素的变迁是国际政治、经济、政策变化的集中表达,它推动了跨国并购的进展。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韩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纷纷制定措施,在行业准入、审批程序、税收等方面鼓励跨国并购,促进了跨国并购的进展,1998年这些地区发生的跨国并购占整个亚洲的73%;20世纪90年代,美、欧等国相继放松了对电信、金融业的进入限制与并购监管,而这两个行业正是跨国并购发生最多的行业。地区经济一体化也促进了跨国并购的进展,
4、比如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引发了美国对墨西哥企业的并购浪潮。1998年欧盟成立,当年欧洲内部发生的跨国并购增加了30%,并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跨国并购最多的地区。4 .获得市场势力。市场势力论认为,通过企业并购能够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对市场环境的操纵能力与长期获利能力。比如,英国沃达丰电讯(Vodafone)收购美国AirtoUCh电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收购英国劳斯莱斯汽车公司,这说明,获取市场势力是跨国并购,特别是一些大型跨国并购的一个重要动因。日益国际化的市场与竞争环境要求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获取更大的市场势力,而跨国并购是短期内获取市场势力的最佳途径。5 .取得规模经济
5、性。对国内并购的研究说明,企业并购有助于实现企业合理的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性是由生产的最小有效规模、筹供的规模经济、技术的规模经济、生产的经验曲线与范围的经济性表达的。一些大型跨国并购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比如,1998年12月1日,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一一德意志银行动用101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八大银行信孚银行的全部股权,合并后的银行总资产将达到8200亿美元,成为新的全球最大的银行。两家银行合并后,在世界各地的雇员将达到96000多人,估计将裁减其中的5500个职位,从2001年起,每年大约能节约10亿美元的成本。6 .传递或者获取厂商优势。不管是传递还是获取厂商优势,最终目的都是通过经营协同效应
6、的发挥,提高效率,实现1+12的作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厂商优势要紧表达为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能力、知名品牌、组织能力等方面。比如,日本本田汽车并购原广州标致后,不仅引进了本田公司在美国最新推出的具有20世纪90年代技术的先进车型,改造了原先的生产线与发动机车间,而且引进了看板管理、零库存管理、质量操纵等先进的管理制度,实现了厂商优势的有效转移。7 .获取速度的经济性。按照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的论述,企业能够通过并购加快库存、销售、生产的速度,提高资金与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所谓的速度经济性。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市场,使用跨国并购是最快的一种进入方式。跨国并购能够快速
7、建立生产能力、销售网络,获取市场筹供能力,从而比新建更快地在东道国建立生产能力,这样既能够防止东道国原有厂商的报复性行为,也能够对后期进入的其他跨国公司构成威胁。同时,技术升级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已经成为当今一大趋势,新产品假如通过新建的方式在东道国扩散,可能面临更大的产品升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使用并购的方式建立同样规模的生产能力比跨国新建要快得多,通过跨国并购能够获得速度的经济性。二,汽车产业进展现状及趋势1 .全球汽车产业进展情况。自2008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使全球资本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动荡,由此所引发的需求减弱,也使得世界要紧汽车市场的汽车销量均出现
8、了大幅度的下降。表一2009年上半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汽车销量(较2008年上半年)国家或地区销售量变化国家或地区用售房变化美国下降36.5%意大利下降14.7%使国上升22.8%俄罗斯下降49%英国卜降27.9%东欧十国下降27.9%法国下降1.4%巴西下降2%西班牙卜降42.7%阿根廷卜降33%欧盟15国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5%,除了德国由于受到本国政府出台多项购车优惠政策的刺激,销量上升了22.8%外,其余各国均出现不一致程度的下降。而同期的东欧十国整体销量同比2008年下降了27.9%,仅有波兰、捷克与斯洛文尼亚三国销量有小幅度的上升。2 .中国企业的进展情况。中国汽车工业通
9、过50多年的进展,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第二大生产国。20012007年年均增长近50%,2008年汽车产品出口已达302亿美元,2009年10月20日,中国新车销量突破IoOo万辆大关。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成为我国汽车出口企业所要应对的要紧问题。作为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市场的俄罗斯在2008年11月,宣布对进口汽车征收15%,且每辆车身很多于5000欧元的高额关税。后又决定于2009年1月至9月期间,临时提高汽车进口关税,将进口汽车与3年下列的旧车进口税调整为30%。由于我国在汽车生产技术特别是在环保、安全与节能领域与世界汽车工业强国有很大
10、的差距且往往很难达到欧美国家所制定的苛刻的技术标准,而中东与南美国家又大多使用欧美所制定的标准,因此,我国汽车企业出口贸易门槛在逐年提高。表二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非关税贸易措施国家或地区非关税的贸易保护措施欧盟实施欧V排放标冲:EUroNeAP碰描测谎将增加1对主动安全装置包括电工稳定控制系统、安全带提醒装置及车速限制装置的测试评估美国新汽4燃油效率标准,新标准规定到2016年将汽柴的平均能耗从目前的每加仑汽油打映2英里上调到35.5英甲俄罗斯对来自非1958年F1内瓦协议国进口的汽车提施安全标准,而中国恰恰不是1958年日内瓦协议的签署国。3 .我国汽车企业实施国际化成长战略的动因框架
11、汽车产业具有明显全球化特征,且具有寡头垄断的产业结构特点。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汽车产业面临一次全局性的调整,兼并收购是这次调整的趋势与手段。关于我国汽车企业来说,要想生存下去并实现跨越式的进展,就务必在国际市场上争取与垄断厂商的合作,并通过市场竞争积存经验,获取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这对我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提出了迫切的要求。(1)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成长的SWOT框架分析:优势S: 潜在市场广阔:我国人口多,汽车潜在需求量很大。劳动力优势:掌握必要劳动技能的大量产业工人,劳动力成本较低。 技术的后发优势突出:同跨国公司在知识与人才方面的交流日益紧密,使我国汽车工业能够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高
12、起点上进行技术开发。 我国工业体系比较完备:在若干区域已经形成了有利于汽车工业进展的产业集群。 生产集中度低:我国汽车行业2006年前三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46.24%o 企业规模偏小:通用、丰田等汽车巨头生产规模是我国企业公司前三强生产规模的8倍左右。 自主研发能力差:各产品研发能力参差不齐,阻碍了我国汽车产业的进展。劣势W: 生产集中度低:我国汽车行业2006年前三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46.24%o 企业规模偏小:通用、丰田等汽车巨头生产规模是我国企业公司前三强生产规模的8倍左右。 自主研发能力差:各产品研发能力参差不齐,阻碍了我国汽车产业的进展。机会0: 国内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私人轿
13、车消费的迅速扩大,成为拉动我国汽车消费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而我国汽车普及率极低,因此,我国汽车消费的增长空间是很大的。 自主品牌进展能力开始显现:近年来奇瑞、吉利、长安、华晨、哈飞、长城等一大批自主品牌的崛起。 进展新能源汽车具有比较优势: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鼓励开发节能环保与新型燃料汽车”的产业要求。实施电动汽车项目是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进展的重要举措,符合环境保护、社会与谐进展要求。 来自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威胁:目前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仍相对分散,竞争力仍然薄弱。 来自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研发能力弱的威胁: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上,还有较大差距。 来自国内汽车
14、制造企业成本结构的威胁: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的逐步消失,现有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成本结构将会改变。风险T: 来自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威胁:目前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仍相对分散,竞争力仍然薄弱。 来自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研发能力弱的威胁: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上,还有较大差距。 来自国内汽车制造企业成本结构的威胁: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的逐步消失,现有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成本结构将会改变。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国内的广阔市场与国家的有利政策导向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进展的有利支持。而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将不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
15、、设计营销能力较弱、产业集中度不高将是制约我国汽车企业进展的瓶颈。(2)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因:基于以上SWOT框架的分析,得出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动因包含下列三个方面:实施国际化成长战略,采取兼并收购或者新建的形式在目标国投资,能够绕开各国针对我国汽车企业出口设置的贸易壁垒。目前,各国对各自汽车产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盛行,关税与非关税的贸易壁垒将成为我国汽车企业出口门槛,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我国汽车企业能够在目标市场投资,与当地企业合作合资进行生产与销售,继而绕开贸易壁垒。实施国际化成长战略,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摆脱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的局面。尽管国内的自主品牌一直在进行技术的研发,但与欧美等汽车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今后汽车产业的竞争是高层次的竞争,技术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假如中国汽车企业依旧试图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无法突破技术难题,就只能在低端的汽车品牌里面生存,在高端品牌里面举步维艰。实施国际化成长战略,并购国外品牌是汽车企业快速进展的捷径。从上汽收购双龙失败,到上汽收购罗孚,再到腾中收购悍马、北汽收购萨博,能够看出,中国汽车企业的品牌动机,而这种品牌收购动机来源于关于技术、品牌与设计的三重需求。汽车竞争的本质是技术、品牌与设计的三者结合。技术是一个基本的门槛,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加上特殊的汽车外观设计,再塑造一个特殊品牌价值的品牌才是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