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储运和加注全产业链氢气成本分析.doc
《制氢储运和加注全产业链氢气成本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氢储运和加注全产业链氢气成本分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制氢储运和加注全产业链氢气成本分析巴黎协定确定了本世纪不超过工业化前的1.5的全球温控目标,世界主要国家颁布了更严格的碳排放法规,迫切需要低碳能源替代高碳排放的传统化石燃料。氢气是理想的零碳排放的可持续能源,单位质量的氢气能量密度约是天然气的2.8倍、煤的5倍,还具有来源广泛、高转化效率和清洁性的优点,利用产物仅有水。氢气利用的最佳方式是通过燃料电池电化学转化。近年来燃料电池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快速下降,掀起了全球燃料电池交通的发展热潮。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部分国家和地区相继把氢能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环境保护压力增大,迫切需要在氢能和燃料
2、电池产业有所突破。发展氢能有望成为我国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之一,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支撑清洁能源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1、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全球燃料电池汽车(FCV)和加氢站的发展尤为迅速,包括丰田、本田、现代、奔驰等汽车制造商纷纷发布了量产燃料电池车型。截止到2018年底,全球累计投用的FCV有14596辆,加氢站数量为369座,大部分集中在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20102018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数量统计见图1,近三年全球加氢站数量见图2。我国燃料电池和氢能产业相比发达国家尚有差距,但发展速度较快。截止到2018年,我国已有41家FCV整车企业、5
3、6款FCV车型,累计产量3447辆,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和北京等地区。图1 20102018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数量(辆)图2 近三年全球加氢站数量(座)但目前FCV和加氢站运营过程中,盈利能力并不强,对政府补贴依赖程度高。FCV的保有量小、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是造成这种情况的表观原因,而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成本和经济性问题。(1)虽然燃料电池成本正在快速下降,但依然未达到使燃料电池车造价与汽油车和电动车同等或更低的临界点,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用户购买FCV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限制了FCV的大规模应用。(2)氢气价格昂贵,FCV的每百公里燃料成本仍大大高于汽柴油和电,用户选择氢气的意愿不强,也使加氢
4、基础设施投资收益率偏低,进一步造成加氢基础设施滞后的恶性循环。氢能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的补贴和支持不可缺少,但产业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化,仅靠“输血”非长久之计,需要具有“造血能力”。而氢能产业的核心市场驱动力就在于氢气和燃料电池成本。针对氢气的成本,不仅要关注制氢环节,还要同时考虑储运和利用(加注)环节,要站在全产业链角度看最终加注*出口端的氢气总成本。2、制氢、储运与利用全产业链氢能产业包括制氢、氢气储运和氢气利用三个主要环节。2.1制氢制氢的方式很多,主要包括化石燃料制氢、电解水制氢、化工尾气制氢、生物质制氢等。2018年全球氢气产量约7000万t,约96%的氢气是由煤、石油和
5、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制取的,其中76%来源于天然气,约23%来自煤炭,仅不到2%来自电解水,大宗制氢方式主要是天然气制氢和煤制氢。目前我国制氢成本最低的方式是煤制氢,但天然气制氢相比煤制氢,在环保、投资、能耗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比如:CH4氢碳比为4:1,原油氢碳比为1.71.8:1,煤炭氢碳比1:10,在化学组成上天然气比煤更适合制氢;天然气制氢仅有少量锅炉污水,而煤制氢有大量的灰渣、酸性气体和污水;同等制氢规模的天然气制氢装置投资约为煤制氢的40%,每1000m3产品能耗约为煤制氢的50%,碳排放约为煤制氢的50%。国外主流的制氢方式也是选择天然气制氢,事实上全球目前正在运行的130座煤炭气
6、化厂,超过80%都集中在中国。氢气来源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赖,意味着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需要配合碳捕捉与封存(CCS)和碳捕捉、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但同时也会增加制氢成本。比如,天然气制氢工厂采用CCUS后,碳排放量能够减少90%以上,但资本性支出(CAPEX)和运营成本(OPEX)将会各增加约50%,使最终制氢成本增加约33%。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实施了CCUS的天然气制氢项目,氢气总产量约为50万t/年。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能从制氢源头上实现零碳或低碳,从长远来看,未来的氢源将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电解水制氢的产品纯度高,但目前每立方米氢气的电耗高达4.55kWh,且生产1kg氢气需要
7、消耗约9L水,约是天然气制氢水耗的2倍,同时电解水制氢装置的经济规模也偏小、价格昂贵。未来随着风电、光电成本的降低,电解水制氢成本有望不断降低。生物质制氢、光化学制氢等技术尚在研究阶段,距离工业化实施较远;焦炉气或工业弛放气的制氢成本较低,但受地点、规模、运输半径等的限制;所以,短期内化石能源制氢依然是我国获得大宗、低价氢气的主要方式。2.2氢气储运氢气的储运方式包括氢气专用管道、压缩氢气(CH2)、液化氢气(LH2)、液体有机物氢载体(LOHC)、金属合金储氢等方式。各方式的优缺点见表1。表1不同氢气储运方式的优缺点对比目前氢气主要是以压缩气态或低温液态储运,压缩氢气的高压和液氢的低温、易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储运 加注 产业链 氢气 成本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