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e防治工作制度和机制VTE管理制度(范本).docx
《vte防治工作制度和机制VTE管理制度(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te防治工作制度和机制VTE管理制度(范本).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Vte防治工作制度和机制VTE管理制度(范本)Vte防治工作制度和机制VTE管理制度(范本)绵阳市中医医院心胸外科静脉血栓风险管理制度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由遗传、环境及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引起肺栓塞(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并发生阻塞,故PTE常为DVT的合并症。由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两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也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因此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o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后,
2、除了有很高的病死率之外,也可以导致存活患者持续存在严重慢性并发症,如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慢性肺动脉高压等。其虽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高”的特点,但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防治这一疾病最重要的内容是树立预防意识,对高危人群及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其次是当患者出现疑似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症状、体征时应尽快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因此,预防、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挽救更多生命。为及时识别患者静脉血栓风险,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减少肺栓塞、深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特制定本制度。一、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对象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3、,护士均应及时进行评估,以筛查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预防:年龄大于40岁,肥胖(BMIN25),卧床272H,急性创伤、中心静脉置管、行外科手术、有脑卒中、心肌梗塞、静脉血栓、静脉曲张、骨折史或凝血功能异常等以及其他可能有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内皮受损的患者。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时间住院患者至少评估一次,入院24h内完成,临床情况改变时动态评估。三、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结果判定及管理(见表1)表1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结果判定及管理CaPrirIi评分分值0-1分2分3-4分N5分胸外科0分1-2分3-4分25分整形外科0-2分3-4分5-6分7-8分内科0-1分2分3-4分N5分风险性非常低危低危中
4、危高危极高危预防措施宣教需要评估频次一次即可,病情变化时动态评估评估表打印及存档不打印打印并存档填写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措施及观察记录表无需填写填写打印,由患者/家属签字护理记录必要时记录床头牌上标识“高风险”不需要需要四、静脉血栓预防措施1.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患者教育(1)准确而及时的VTE风险评估并对中、高风险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是VTE防治的关键步骤。(2)责任护士对每一位高风险的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评估的结果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并对中、高危的患者在床头牌上进行标识,可有效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和关注。(3)向每一位患者宣教静脉血栓发生的原理、危害、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并由患者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vte 防治 工作制度 机制 管理制度 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