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名句默写20题.docx
《《石钟山记》名句默写2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钟山记》名句默写20题.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石钟山记名句默写20题1作者描写自己到了绝壁下见到了巨大的山石倾斜的树立,有千尺之高,好像是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的句子是: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2 .在石钟山记中,“声如洪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石钟山的声音,而“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石钟山大石“侧立千尺”的形状。3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两句表明苏轼写石钟山记的目的是传播自己的见解,并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观点。4 .在石钟山记中,作者听到水上巨响的句子是“而大声发于水上,噌眩如钟鼓不绝”。5 .作者怀疑郦道元的说法原因在于“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6 .作者怀疑李渤的说法原因在于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7 .对于郦道元和李渤的说法,人们的看法是:是说也,人常疑之。8 .作者发现发出噌眩声的原因是“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9 .苏轼在石钟山记末尾自述他写作此文的原因是: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10 .作者描写自己在绝壁之下看见受惊飞起的老鹰的句子是: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I1作者描写自己在绝壁之下听见的鹳鹤的声音的句子是: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12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句话是作
3、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态度的批评。13 .苏轼认为因为郦道元导致石钟山得名由来没有在世上流传下来的原因的句子是: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14 .苏轼认为因为士大夫未实地考察导致石钟山得名没有在世上流传下来的句子是: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15 .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的”是: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16 .苏轼在石钟山记写道,浅陋的人用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探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17 .苏轼在探求石钟山得名原因的时候,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乱石之中选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硅硅的声音: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硅硅焉。18 .石钟山记中,苏轼非常欣喜自己的发现,他引用典故向苏迈描摹石钟山发出的动人声响,其中跟周景王有关的是:噌眩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和晋大夫魏绛有关的是:森坎镇鞫者,魏庄子之歌钟也。19 .石钟山记中,介绍中间大石头情况的句子是: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20 .石钟山记中苏轼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明示自己在实践中穷究事理、驳斥旧说的决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钟山记 钟山 名句 默写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