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19579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docx
《GBZ19579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Z19579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GB/Z19579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仅供学习、请勿它用)前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代替GB/Z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与GB/Z19579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强了对GB/T19580标准系统性、逻辑性和条款理解的诠释。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归口。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协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原门ABB开关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本
2、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龚晓明、田武、熊伟、刘宇、李钊、朱怀奇、杨学东。本指导性技术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Z195792004o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遵循GB/T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的评价要求,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给出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实施指南,有助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标准。GBf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详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是组织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配套
3、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为理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4.1至4.7七个条款及组织概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框架图及相关诠释,并给出了二十三个评分条款的分值表,以用于管理成熟度的定量评分。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B说明了将组织概述作为卓越绩效评价的开始的重要性,并给出了组织概述所需包括的内容。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C说明了过程条款的四个评价要素和结果条款的四个评价要素,并分别给出了过程条款、结果条款的评分指南,同时给出了评分说明,为卓越绩效评价提供了操作性的指南。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1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给出了理解和应用GB/T19580-20U
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指南。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追求卓越的各类组织,旨在指导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并为组织自我评价和质量奖评价提供实施指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3术语和定义GB/T19000和GB/T19580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4实施指南组织的卓越绩效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分,具体的评价指南参见附录A、附录B和附录Co4.1 领导4.1.1 提要本
5、条款对组织的持续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其中,高层领导的引领和推动是组织持续成功的前提,组织治理是组织持续成功的保障,而履行社会责任则是组织持续成功的必备条件。4.1.2 高层领导的作用本条款包括高层领导作用的要点:确定方向、双向沟通、营造环境、质量责任、持续经营和绩效管理:a)确定方向是指确定和贯彻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体现了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并为战略和战略目标的制定设定前提。组织的高层领导应结合其历史沿革、行业特点和内外部环境等实际情况,研讨、提炼、确立和贯彻其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并率先垂范。b)双向沟通的目的在于使全体员工及其他相关方对组织的发展方向
6、和重点有清晰、一致的理解、认同并付诸行动,在组织内部达成上下同心,在组织外部促进协同发展。组织可通过高层领导演讲、座谈会、网站、报刊及文化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与员工双向沟通;通过洽谈会、研讨会、外部网站等形式与相关方双向沟通。组织应围绕其发展方向和重点,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绩效激励制度。C)营造环境指营造一个包括诚信守法、改进、创新、快速反应和学习等要点的组织文化环境。高层领导应通过组织文化建设,积极倡导诚信守法,鼓励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改进和创新活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培育学习型组织和员工。d)履行确保组织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的职责,引导组织承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e)制定与组织
7、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品牌发展规划,通过提高组织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组织的品牌建设,不断提高组织的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度。f)持续经营旨在实现基业常青。为推动和确保持续经营,组织应培育和增强风险意识,开展战略、财务、市场、运营、法律、安全、环境、质量等方面的风险管理,提升应对动态的内外部环境的战略管理和运营管理能力,并重视培养组织未来的各层次领导者。g)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愿景和战略目标。高层领导应通过诸如战略研讨会、管理评审会、经济活动分析会和专业例会等形式,定期评价组织的关键绩效指标,确定改进和创新的重点,促进组织将追求卓越付诸行动。4.1.3 组织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Z195792012 卓越 绩效评价 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