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生物入侵—生态系统的癌变.doc
《外来生物入侵—生态系统的癌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生物入侵—生态系统的癌变.doc(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外来生物入侵生态系统的癌变水葫芦疯狂肆虐,我国南方江河湖泊,各地水域警报频传生物“引狼入室”还要引多久?珠江水系告急、太湖水系告急入秋以来,一种俗称水葫芦的生物疯狂肆虐我国南方江河湖泊,各地水域警报频传。一百年前被作为花卉引入中国的水葫芦,如今每年至少投上亿元巨资打捞。权威人士指出,小小水葫芦,折射出了一个急需警惕的生态安全大问题。如临大敌:地方政府立下“军令状”“水葫芦怎么会是世界十大害草呢?在我老家,它还能用来喂猪、喂鹅。”不久前上海的一次宣传咨询活动中一位中年市民的反问显得“有理有据”。这位市民不会想到,就是这小小水葫芦,让上海市政府大动干戈:不仅在今年3月1日立下了“军令状”,发誓“三
2、到五年内基本解决全市河道水葫芦危害”,而且成立了专门机构,布防“大兵压境”的水葫芦。10月16日,上海市水务局发布第一号水葫芦警报,上海水域的水葫芦高峰逐渐到来。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魏菊敏科长说,苏州河6月中旬就有偶尔发现,黄浦江上游的米市渡7月下旬开始出现带状水葫芦。“今年1至8月,上海的水葫芦约有184万吨,目前已打捞近60万吨,剩下的主要集中在中小河道。整治任务之艰巨由此可见。”据广东省环保局介绍,水葫芦目前已在整个珠江水系安营扎寨,其中中山、珠海、江门等珠江三角地区分布最广,危害最重。负责清洁珠江广州段的广州市水上环卫队统计,从1975年至今,珠江水域水葫芦每十年就增长十倍,1
3、975年平均每天只捞到0.5吨水葫芦,1985年为5吨,1995年为50吨,而现在平均每天接近500吨。水葫芦在我国广大水域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特别是在我国南方诸省危害严重。原产南美洲的这种观赏植物,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成灾。祸从何来:“引狼入室”结恶果水葫芦是“引狼入室”结出的恶果。对水葫芦做过专门研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丁建清研究员指出,水葫芦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最终出现今天几乎不可收拾的局面。“养猪先抓料,越抓越有效。”1978年的一则新闻,报道了浙江省桐乡县梧桐公社新南大队当年是怎样“从抓好饲料生产入手,使养猪事业不断发展”的:全
4、大队一年收获水葫芦、水浮莲108万斤,冬季还贮存了水生饲料47万斤,大队集体生猪存栏数达1203头。的确,水葫芦并非一无是处。这种声音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尽管大多数专家认为水葫芦弊大于利,但仍有少数专家认为,水葫芦存在不少经济价值,比如说可以净化水质,可以作为饲料和加工提炼食品、保健品等,一家公司甚至用水葫芦生产出了功能饮料。对水葫芦,究竟是利用还是防治?尽管存在争议,但一些生态专家指出,国内外大量事实已经表明:对于那些连片成灾的水域,迅速采取措施使水葫芦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无疑是最佳策略。何况目前的治理速度和生长速度相比不啻是九牛一毛。“非洲的苏丹曾引进德国的设备、技术综合利用水葫芦,后因成本大
5、、收益小而失败。国际上已有失败教训,我们为什么还不吸取?”专家质疑,“如果真的在滇池建厂,用水葫芦生产肥料、造纸甚至发电,那么水葫芦用完后怎么办?难道真要把滇池作为一个长期原料基地不成?”得不偿失:算一笔明明白白帐在我国率先开展生物入侵研究的中科院解炎博士直言,这种“外来物种有益论”正是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上生物入侵现象愈演愈烈的“罪魁祸首”之一。不容否认,有人类以来,物种的引进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也很难想象中国没有引入土豆、西红柿将会怎样,但我们不能因此对物种引入的“双刃剑”效应视而不见: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面对将“有益论”作为盲目引进挡箭牌的做法,关键是要算出一
6、笔明明白白的生态帐和经济帐。数据表明,我国广东、云南、浙江、福建等地每年都要人工打捞水葫芦,仅浙江温州和福建莆田1999年的人工打捞费用就分别为1000万和500万元。“全国总费用有多少,目前没有准确统计,但至少超过一亿元。而且还必须年复一年,持之以恒。”解炎说,“水葫芦对农业灌溉、粮食运输、水产养殖、旅游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由于水葫芦疯长,滇池成了臭水塘,七八十年代建成的理想水上旅游线路被迫取消;滇池草海60年代还有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海菜花等因生存空间丧失而死亡;在一些地区,水葫芦甚至还“波及”社会治安,浓密成片的植株为罪犯提供了天然的藏匿场。水葫芦不仅肆虐中
7、国,也危害着北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让世界为之头疼,成为人和生物之战的典型“代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数字显示,在世界最穷的非洲,七个国家每年为控制水葫芦付出的“成本”是两千万到五千万美元。而水葫芦的作用呢?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其作为饲料的主要用途已被基本“废弃”,其他用途更是让人疑心忡忡,难以信服。业内人士指出,无论从经济、生态还是从社会角度算,这笔帐都是一个结果:得不偿失。何去何从:生态安全不容回避一千多年前的中世纪,一场突如其来的鼠疫使欧洲变成了昏天黑地,成千上万束手无策的人们倒在了小小的病毒面前。而今天,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生物入侵现象,人们有无良策
8、?兵来将挡。为破解“大兵压境”的水葫芦,上海以拦网方式在苏州河、黄浦江布下“五道防线”,每处拦网平均每小时可以处理水葫芦150吨。“目前最得力的办法就是打捞。”魏菊敏解释说,“再难,我们也得把它拿下,最终进入景观水域的水葫芦必须控制在流入总量的50%以下。”究竟如何处理水葫芦?是采用物理的打捞办法,还是生物防治或者化学防除?或者兼而有之?专家指出,在绝大部分人对生物入侵、生态安全缺乏基本概念时,这些已经变得并不重要。目前最让人担心的,不是如何防治现有入侵生物,而是意识缺乏导致预防和防治无从谈起,“引狼入室”的故事仍在一天天发生。事实上,从历史上看,虽然很多生物入侵现象是无意引入的结果,但也有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来 生物入侵 生态系统 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