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道题仿真练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道题仿真练四.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高考17道题仿真练(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个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 .?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这主要反映了()A.先人追求秩序与和谐的统一B.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性C.早期文化充满了神秘的色彩D.百家思想的趋同与融合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乐通”和,“礼通序,结合?礼记?内容可得先秦时期的古人已经注重对和谐秩序的共同追求。应选A。2 .(2019绵阳二模,25)以下内容是不同史籍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原因的记述,对此理解准确的是()记述出处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史记吴王漫列传?汉
2、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前汉书?卷14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阔,且至千里。?后汉书百官志?A.?史记?为当世史籍,可信度最高B.记述虽有差异,但都具有参考价值C.记述均属于第二手史料,不可采信D.综合多种史籍记述可确认真实原因答案B解析?史记?作者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不是生活在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时期,故?史记?与?前汉书??后汉书?一样是后人整理的记述,不能表达出?史记?的可信度最高,故A项错误;虽然三部史书都是后人的记述,但都是根据一定的文献和资料整理的,都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故B项正确;记述是研究历史的一种文字史料,有参考
3、价值,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三部史书记载都不相同,故不能认为综合多种史籍记述就可找到真实原因,故D项错误。3 .在?唐代墓志汇编?的志文中,常见墓主蒙童(初入学塾的儿童)时“幼挺岐嶷(幼年聪明)”、宣慈惠和(博爱众人)、弱不好弄(弄:玩耍)”、蔚然老成的表现,同样的描述在唐代高僧传中也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唐代()A.志文往往夸大墓主的品德言行B.佛教思想深刻影响日常生活C.儒家的礼教规约备受社会推崇D.儒佛两种文化已完成了融合答案C解析从墓志的文字来看,表达的是儒家思想,如“宣慈惠和,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佛教思想,故B、D项错误;A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4 .汉代最好的工匠是属于官府的,最好
4、的工艺品皆是由官府所造的,而宋代的名瓷那么多为民间的工匠所造。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B.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开展C.程朱理学的积极倡导D.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受生产力开展水平等的制约,“工商食官成为早期工商业的主要制度。这也促成了官营手工业在制造业上的优势地位。这些优势其实也是制约官营手工业开展的瓶颈,它不计本钱,不入市场,逐渐被更有生命力的私营手工业所赶上。而这一变化肇端于唐宋变革之际,商品经济比拟兴旺,海外贸易兴旺,城市经济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由此信息可得知B为正确选项。A、C符合宋代时空,但与材料无关,D项发生于明中后期,而且是在局部手工业部门。5 .以
5、下图为明代和清代两个时期对异域人物的不同描绘,这反映了()明?三才图会?局部S肯?职贡图?局部A.清代宫廷绘画流行写实画风B.西方人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C.天朝上国的观念已经被打破D.中外交流拓展了国人的世界视野答案D解析第一幅明代图中反映出时人对异域停留在想象空间,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观察第二幅清代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看出所画之异域人物已根本接近当时人物的身体特征、着装打扮等,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与世界已有较多真实的接触,了解了他们。对应时空可得知,这主要得益于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传教士在中西交流中作出了突出奉献。故D项正确。6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写道:“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
6、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此言论旨在()A.否认洋务运动的成果B.批判保守的传统文化C.变革封建的政治体制D.传播西方的启蒙思想答案C解析题干引用的康有为的言论,购置西方的轮船器械、开办企业称不上是变革政治。说明康有为认识到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器物、兴办企业,没有触及中国的政体,意在强调变革中国政治体制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7 .19世纪末.义和团民众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A.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B.近代国家
7、观念逐渐形成C.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开展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答案B解析题干由“扶清灭洋”到五九国耻”再到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呈现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中国人不断地觉醒,爱国思想不断深入开展,国家观念逐渐形成。故B项正确。8 .20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专门创办了?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等一些有关妇女的刊物,其他的革命书刊也发表了不少争取女权的文章,倡导“扶植女子共谋进步,以造福女界,即以造福于中国。其主要目的在于()A.推进社会风俗变革B.促进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C.实现男女权利平等D.发动妇女参加反清民主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其他的革命书刊也发表了不少争取女权的文章,
8、以及争取女权的目的是“扶植女子共谋进步”,说明是为了发动妇女参加反清民主革命,故答案为D项,A项不是主要目的,B、C项材料不能反映,均排除。9 .古代雅典,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是从年逾三十的男性公民中一年一度地通过抽签产生,公民不得连任官职。其做法()A.表达了公民大会的权威性B.确保了公民权利的平等性C.维护了司法机构的公正性D.保持了公民团体的稳定性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从年逾三十的男性公民中一年一度地通过抽签产生,公民不得连任官职来看,说明在公民之间享有的政治权利是平等的。故答案为B项。10.I960年英国申请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遭到拒绝后,与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等六国成立了
9、“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61年、1967年英国又两次申请参加遭拒。直到1973年,英国成为欧共体第7个成员国。1975年英国就是否继续留欧举行了公投,67.2%的民众选择“留欧”。这说明()A.英国参加欧洲联合体的意愿从未动摇B.英国一贯推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政策C.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欧共体的一局部D.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斗争与争议答案D解析1975年英国就是否继续留欧的公投,反映出英国参加欧洲联合体的意愿也动摇过,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表达出英国参加欧共体制衡欧洲其他国家的目的,故B项错误;英国参加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时还不是欧共体成员国,可见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不是欧共体的一局部,故C项错误;欧共
10、体成员国对英国申请参加欧共体的拒绝,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斗争与争议,故D项正确。11.(2019河南八市高三第一次测评,22)1955年,苏共通过决议,由过去农庄、农场从上级机关领取方案改为直接由农庄、农场制订方案。这一决议()A.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经济中作用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C.反映了其改革重心在农业领域D.说明斯大林模式的解体答案B解析由农庄自己制定方案,使农庄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制定经济方案,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故B项正确。12.1960年,石油资源富集的中东地区成立了以保持石油市场稳定与繁荣为宗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协调各国石油政策、控制原油产量和价格、保
11、障石油生产国收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了国际能源机械(IEA),展开国际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两个组织的先后建立说明20世纪后半期()A.经济外交撤除各种围墙藩篱B.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C.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相对应D.兴旺国家主导石油生产消费答案B解析两个组织均表达合作,应选B。二、非选择题(必做题:本大题有2个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唐山二模,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
12、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创造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材料二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根本立场应立足于效劳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2019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
13、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社会的公平。一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中国考试?2019年第3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拟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15分)答案(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开展完善;选拔方式标准;公平公正,影响深远。原因: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2)异: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同: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
14、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看法: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局部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言之成理即可)14. (2019惠州四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文明是有结构的。任何一种文明,都有三局部组成:方式、精神和价值。方式涵盖了经济生活方式、家庭结构方式、社会组织方式、身份认同方式、政治管理方式等方面。价值就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信仰。精神表现为人本精神、现实精神和艺术精神。价值外化,就表现为精神。精神落实,就表现为方式。方式其表,精神居中,价值是内核,“是为文明三要素。据易中天?文明的意志
15、与中华的位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文明的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此题按以下结构给分(一)论题(2分)。论题须围绕“文明的结构展开,才可得2分,如果跑题,不得分。(二)论点(2分)。论点也就是结论。结论须说清楚文明的代表及其组成的要素(2个以上要素),才可得2分。(1)如果论题包含了论点,可得4分。(2)如果只有论题并没有观点,只可得2分。(3)由于答题习惯,考生的观点往往放在行文末尾,如符合要求,同样给分。(三)结合史料,有23个史实做支撑(4分)。(四)具体论证(4分)。紧扣论题和论点,论证有逻辑,史论结合。例如一论题:古代中华农耕文明的结构论点:古代中华农耕文明主要由儒家价值观、人本精神、小农经济和中央集权制度组成。论证:从文明的精神层面看,战国时儒家的仁礼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宋明理学强调人的道德人格和社会责任感都表达了中华文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从文明的价值层面看,西汉武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华传统文明的核心价值。宋明以来,理学的产生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儒学的主流地位。从文明的方式来看,春秋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