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体系及其应用软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体系及其应用软件研究.docx(6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体系及其应用软件研究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体系及其应用软件的开发研究课题负责人:,X义学院课题构成员:XXX学院XX义学院XXX学院指导教师:职称XXX学院1企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41.1国内外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概述41.1.1基于评价的企业竞争力研究41.1.2基于市场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51.1.3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61.1.4国内关于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现状101.2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111.2.1产品竞争力111.2.2企业竞争力121.2.3产业竞争力121.2.4国家竞争力121.3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与管理学方法131.4企业竞争力的决定
2、因素161.4.1技术创新因素161.4.2组织因素171.4.3人力资本因素171. 4.4企业文化因素172. 4.5资本因素183. 4.6经济体制因素184. 4.7政府行为185. 4.8市场因素181. 4.9信息技术因素192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指标体系设计202. 1指标体系设计原则202. 2测评指标体系的逻辑212.3理论指标体系设计222. 4实践性指标体系设计292. 5企业竞争力测评的几个操作性问题312. 5.1关于企业的分类312. 5.2被测评企业边界的确定316. 5.3数据的取得与可靠性的推断323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模型设计337. 1模糊综合评价模型333.
3、1.1模糊综合评价原理333.1.2企业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343.2层次分析模型373.2.1层次分析模型原理373.2.2企业竞争力的层次分析模型383.3主成分分析模型423.3.1主成分分析评价模型423.3.2企业竞争力的主成分分析评价443. 4数据包络分析模型463. 4.1DEA评价模型464. 4.2企业竞争力的DEA评价504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应用软件的开发524. 1系统功能设计524. 2原型系统界面524. 3原型系统执行过程535. 4微机实验结果551企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1.1国内外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概述西方经济学者对竞争力研究要紧侧重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竞争力
4、的来源及影响因素;二是企业竞争力的评价。1.1.1基于评价的企业竞争力研究正如迈克尔波特指出的那样,“竞争力几乎不能算一个新课题,很多工商管理图书都从这个或者那个方面直接或者间接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尽管企业竞争力已伴随着企业诞生与成长存在了几百年,但学术界真正有意识地去研究它却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80年代初世界经济论坛组织(WEF)的达沃斯年会上,与会的各国企业家、银行家、经济学家与政府官员就企业竞争力及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展开了讨论。当时大家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比较各国竞争力,甚至存不存在国际竞争力等问题众说纷纭。在这种情况下,为使世界各国的实业领袖、金融巨头与政界要人对世界经济的进
5、展及实力对比的变化有综合全面的熟悉,并掌握更多的信息,促进各国提高各自的国际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开始酝酿竞争力研究并发表专题研究报告。开始时,在理论原则、方法论、评估体系与指标数据等方面很不完善。但通过数年努力,1986年对国际竞争力,包含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1989年世界经济论坛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开始携手合作,共同进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大大推进了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进展。随着冷战的结束,以经济为中心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各国对国际竞争力的关注日益高涨。1995年底,由于评价体系的认识上的差异,世界经济论坛与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分道扬镇,各自构成研究队
6、伍进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以此为标志,对竞争力的研究进入一个群雄逐鹿的新阶段。世界经济论坛与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方法偏向于国家经济实力的综合比较,但企业竞争力在国家竞争力作用上占有很大的权重。国际竞争力指标分八大类,其中一类是企业管理,有28项指标。在企业竞争力理论体系中,世界经济论坛与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研究的范畴属于评价内容,对企业竞争力的其他方面深究得不够。但它们有关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与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与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1.1.2基于市场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对企业竞争力进行最为系统研究的是美
7、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1E.Porter)教授。其理论与思想表达在他的经典之作竞争战略、竞争优势与国家竞争优势的“竞争三部曲”当中。前两部分别发表于1980年与1985年,重点研究企业竞争优势;最后一部发表于1990年,尽管讨论的是国家竞争力的问题,但波特仍是以产业与企业竞争优势作为核心。这三部著作以制造性的思维提出了一系列竞争分析的综合方法与技巧,为懂得竞争行为与指导竞争行动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波特的企业竞争力理论提出了厂商如何在产业内定位、在猛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取高于平均利润的思想。波特认为,产业环境中存在五种基本力量:潜在入侵者、替代品的威胁、供方侃价能力、买方侃价能
8、力与同业竞争者。企业要在同业内形成战略优势务必进行准确定位,并善于利用这五种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推动这些力量向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变。因此,波特的竞争战略的选择由两个中心问题构成,即能够长期盈利、具备魅力的产业,企业在该行业中的定位。波特认为,企业获取超过行业的平均利润,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以比竞争对手更高的价格,或者者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来实现。波特提出了企业获得竞争力的三种基本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C)VeraI1Cost1eadership);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目标集聚战略(ObjectivesFocus)151这三个战略实质是使企业与竞争对手产生差异,实现竞争力量的
9、对比。要懂得产业差异的实质,务必把企业看作是各类经营活动构成的价值链。企业要建立持续的竞争力,就要不断改善价值链上各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因此,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战略的关键在于选择,即企业向市场提供某种价值,同时也务必决定放弃什么。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还要使各类经营活动相互习惯。波特的企业竞争力理论要紧由三个核心内容构成:企业竞争力决定于行业的五种竞争力量;制造获取竞争优势的三个基本战略;“价值链”与竞争优势制造。他的理论从竞争定位到基本战略再到价值链,提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同时揭示了企业为增强竞争力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的三个关键因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行业;选择企业在该行业的相对定
10、位;利用价值链制造竞争优势。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波特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思想确实对丰富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践做出了奉献。他的广义竞争论一一产业的五种竞争力量的理论,扩大了企业对竞争对手仅限于同业竞争者的认知视野。“顾客、供应商、替代品及潜在进入者均为本企业的竞争对手二波特关于驱动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的分析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思考竞争环境的结构。当影响产业竞争的作用力及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被确定之后,企业就能够辨明自己在产业中所具备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并继而制定出有效的竞争战略。波特提出的三种基本战略为企业指明了培养与形成竞争力的三种不一致途径。同时,他还将企业寻求竞争优势的类型与战略目标有效结合
11、起来,为企业在长期成长中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指明了方向。在争优势一书中,波特还集中论述了企业如何在实践中制造与保持在产业中的竞争优势一一企业如何推行三种基本战略。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的目标是要在战略及事实上施二者间建立一座桥梁J波特所提出的“价值链”范畴为企业研究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工具;同时价值链为分析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与培养企业竞争力的注意力与手段提供了整合或者集成的方法。波特的奉献在于,三种基本战略与价值链丰富了企业竞争力理论的两个要紧内容之一:企业竞争力来源的系统思想与企业竞争力的分析工具。当然,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完美无瑕,波特的企业竞争力理论也不例外。波特忽视政府的竞争政策与
12、创新机制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同时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与培养亦存在着片面性:一是波特要紧强调成本与差异两方面因素,事实上这两个因素是属于企业的直接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还存在着间接竞争力,如管理、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尽管这些方面他也有所论及,却不系统。二是波特在分析价值链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上忽略了核心能力的问题。事实上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其优势并非来自价值链的所有环节,而是来源于某些特定环节,即价值链的战略环节。美籍华裔学者梁能博士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环节”,“要保持企业的战略优势关键是操纵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最后,波特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倾向于财务学与市场营
13、销学,这一点集中表达在他的三个基本战略上,利用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工具显得不足,由于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范畴,离开经济学与管理学将难以建立一个真正的理论体系。1.1.3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的产生与进展,为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完善与进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与推动力量。该理论从企业更本质的层面提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1)企业能力理论产生的背景企业能力理论的出现首先源于现代企业理论的局限性。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要紧研究价格在平衡市场供求、追求与实现市场均衡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服务于这一目的,该理论以进入市场的企业与消费者作为最小分析单元,不研究企业内部,因此通常被称
14、之“企业黑箱理论二以科斯(COaSe,R.H.)理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理论将最小分析单元扩展到所有的企业,打开了企业这个黑匣子,提出了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成为主流企业理论。然而,现代企业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中的诸多现象。随着信息革命与网络时代的来临,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一种全新的企业理论企业能力理论(COmPetenCeTheoryoftheFirmS)逐步成为最新的企业理论与重要的企业管理理论。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作为一种行政性协调机制,或者一种契约组织,强调的都是交易过程中的各类“规制”。但这种思想无一例外地忽略了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企业具有的特殊的“生产特征”
15、。以这一理论作指导,企业决策机制、供应机制、生产机制与销售机制等的区分都不再考虑生产成本,而仅仅关注交易成本,背离了现实。而且,现代企业理论无法有效解释现实企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企业运用外部资源从事过度负债经营的活动。网企业能力理论,特别是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迅速兴起同时起源于主流管理理论的缺憾。在管理学的进展历程中,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末期强调经验管理,20世纪初至40年代信奉科学管理,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崇尚战略管理。到20世纪80年代初,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与企业竞争力理论成为管理学的主流理论。然而,这一理论除了存在上文所评价的不足外,还存在如下缺陷: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不能突破把企业视为“黑箱”的局限;波特实际上是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并没有很好地站在企业成长的角度分析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在指导企业竞争力的实践中仍显得乏力。鉴于以上原因,一批企业理论与战略管理研究学者提出务必重新认识与分析企业,努力寻求一种全新的理论,以期更好地说明:企业是什么?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什么?企业如何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把归宿点归于企业所拥有的特殊能力(SPe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