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国企改制与工人抗争.docx
《企业战略国企改制与工人抗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战略国企改制与工人抗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企业战略国企改制与工人抗争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决定对中国的国有企业进行完全的改造。从此,国家开始通过破产、倒闭、出售、兼并与股份制改造等手段对众多的中小型国有企业进行改制。过去国家为了维持这些在战略上并不重要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在财政上背上了繁重的包袱,现在国家希望通过对这些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与管理制度的改革,把它们推向市场,在财政上摆脱它们所造成的繁重负担。这一改革的经济成效毕竟如何,人们仍有争论。但是,它所造成的严重的社会后果,却是有目共睹的。其中的社会后果之一,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正如一些学者己经注意到的,国有企业的资产正在迅速地流失到企业原先的管理者手中,或者者一些私人老板手
2、中(Ding,2000),情况类似于曾经在前社会主义国家发生过的“自发私有化”现象。这已经提出了在改革造成的利益分配中“谁得到了什么这一政治学的基本问题(Ding,1999)。然而,个人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的侵夺并不是“谁得到了什么”这一问题的全部。企业改制还对工人的利益造成了制度性的侵蚀,由于改制包含着一系列针对工人的严厉措施:如集体下岗、福利丧失、工作条件恶化等,*工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工人在丧失国家的有效保护,又没有自己的组织的情况下,日益成为“市场鞭子”与管理者*的受害者(1ee,1999)0尽管大多数工人关于这些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威胁或者损害他们利益的情况采取了逆来顺受的态度,但是,也有
3、一些工人开始打破沉默。为了制止或者纠正这些他们认为是对他们的利益的不公正、不公平的剥夺,他们甚至开始用对抗的方式进行抗议。工人对企业改制的抗议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正在出现的经济冲突。就其基本诉求,抗争方式与结局来看,这种抗议同私有企业工人的抗议活动与下岗工人的抗议活动,都是完全不一致的。本文力图通过对工人针对这种改制活动所进行的抗议活动的考察,回答下列问题:国有企业工人针对改制进行的抗议活动的要求是什么?他们提出这些要求的根据是什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他们抗争的方式?影响着他们抗议活动的结果的要紧因素是什么?这些抗议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工人对经济转型的立场与态度?本文的研究要紧根据作者在
4、上海市与河南省洛阳市收集的资料与工人日报刊登的一些个案。这些资料说明,关于企业改制,工人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由于许多企业的改制完全剥夺了他们参与的机会,无视他们的基本利益,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工人的抗议就是这种情绪的反映。但是,他们在抗议中提出的要求,具有明显的“道德经济学”倾向。换句话说,工人在抗议中诉诸的权利观念,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根植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那种权利观念。他们尚未能够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所有制关系,重新懂得与定义自己的权利,并为争取这种权利而斗争。这说明工人对企业改制的抗议,并不反映他们己经产生明显的阶级意识。目前的政治体制*了工人认识与保护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对改制的抗议:集体行动
5、的框释与制度定位在过去十年中,随着工业关系的转型,中国的工业冲突急剧增加。根据中华全国总会提供的数字,1992年到1997年间,每年卷入劳动纠纷的工人数大约在126万(全国总工会研究室,1999:40),另外一份官方资料指出,1995年,在30多个城市发生的与工人有关的示威活动中,卷入的人数就超过了100万(FB1S-CHI-96-007,19Apri11996).据报道,1998年,参加这种示威的工人数一下子就增加到了360万(SouthChinaMorningPost,26March1999)o这些示威的绝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基本上都是工人自发(或者声称是自发)的集体集体行
6、为,要紧是为了抗议不断恶化的工作条件、日益增多的侵犯工人权益现象,与经济转型造成的工人生活水平的下降。但针对企业改制的抗议活动,在集体行为的框释(COneCtiVeaCtionframing)与制度的定位(institutiona11ocation)上与其他形式的劳工抗议是完全不一致的。在这里,“集体行动框释”是指参预集体行动的人们用以解释自己处境的一种共同认知与意识,它帮助人们确定他们面临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并对问题作出道德推断。这种共同认知与意识是集体行动的必要条件。它使个人的愤慨集体化,激发集体行动,同时用以证明这种行动的合法性。社会运动中的集体行动都有一个“框释”的过程,使人们形成对其
7、本身社会处境的不公正及其来源的集体推断与认识(Tanw,1998:109-11)。那么,“集体行动框释”是如何形成的?它以什么为基础?研究社会运动的学者指出,这种“框释”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行为者、媒体、社会成员共同对事态进行解释、定义与提练”(KIandermanS,1997:44)。在集体行为的动员阶段,“框释”的建构,要紧依靠公共话语的形成与说服性的沟通,而集体行为的发生,有赖于人们提高对问题的共同意识。(同上,1997:45-52)0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工人抗议活动与研究社会运动的学者所提到的“社会运动”并不完全相同。西方学者通常把社会运动被定义成“一种集体性的挑战,它以共
8、同的目的与社会团结为基础,通过精英、反对者与权威的持续性的互动表现出来(TarrOW,1998:4)。本文讨论的工人抗议活动不是这种意义上的社会运动。它只是一种自发的抗争性聚集(Contentiousgathering)。由于这种活动基本上发生在一个没有公共辩论、共识动员与工人运动的背景之下,工人缺乏可供解释自身处境与定义自身权利的的另类的观念资源。因此,同旧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意识形态一即原先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观念一就成了愤怒的工人们抗议“社会不公正”的根据。也就是说,旧的官方意识形态成为工人集体行动框释的基本要素。尽管中国的市场经济早已不可逆转,但官方从未公开放弃社会主义的口号与工人阶级地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战略 国企 改制 工人 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