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案例.docx(3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案例企业进展战略规划35年战略规划目录本章要紧进行集团总体战略定位,明确集团愿景、使命与目标。某集团的愿景是成为引领中国装备制造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集团。通过引领来保证自己持续的竞争能力,定位于装备制造业,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技术水平为目标。某集团的使命是成为制造类企业竞争力的优秀提供者。以提升制造类企业的竞争力为己任。某集团的业务,不管是某设备、系统集成、生产线还是科研服务与行业服务,都是在为客户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涵盖了设备、技术与管理三个方面。由于某集团不一致于普通的企业,是由科研所转制而来,因此自身具有相对免杂的功能体系,包含科研体系、行业体系与产业化体系,因
2、此在进行目标设计之前,首先应该对这三个体系进行关系定位与进展定位。我们认为某应该在市场导向的前提下,以科研体系为进展平台,实现产业、科研与行业进展的互动来作为功能体系的定位(见图11)。图11某集团功能体系关系定位图同时需要明确,某未来的产业将在逐步加大的有针对性应用研究基础上,提升产品开发档次,并向技术服务与咨询扩展。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科研、产业与行业进行重新定义,某未来的科研应当定位于应用研究与长期性(三年以上)的产品开发,而某未来的产业定位于市场性、赢利性的业务,包含短期性(三年下列)产品开发,与技术服务与咨询,某未来的行业则指非盈利性的行业协会、学会或者需要公证性的认证、检测业务(见图1
3、2)。图12某产业、科研与行业战略演进图某集团战略规划的总体目标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目标,二是产业化目标,三是行业目标(见表11)。技术创新目标是通过5年的进展,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领跑者;产业化目标是,五年内产业销售收入突破32亿;行业进展目标是五年内成为中国制造业中小企业成长的助推器。表1-1某集团的总体目标体系目标分类目标内容技术创新目标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领跑者产业化目标五年内,产业销售收入突破32亿行业目标成为中国制造业中小企业成长的助推器为了更好地实现三个功能体系的总体目标,我们又设计了相应的中短期与中长期阶段目标(见图1-3)o图1-3(集团)进展战略阶段目
4、标中短期(20052007年)科研:逐步过渡、完善体系产业:夯实基础、归束做强行业:界定业务、分类进展中长期(20082009年)科研:产研结合、协调进展产业:重点突破、快速进展行业:一个平台、两种运作院(集团)的进展科研开发体系在中短期以逐步过渡、完善体系为阶段性目标。结合某/集团此次的改制,在某/集团与各二级子公司分别成立中央研究所与技术中心,与产业部门的技术开发部门协同,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集团三级科研开发体系。同时,在中央研究所引入项目运作制,并通过各类途径将下设的虚拟中央实验室做实,逐步过渡为实体化的中央实验室。科研开发体系在中长期以产研结合、协调进展为阶段性目标。通过前一阶段的
5、运作,这一阶段的进展要力图使中央研究所下面的各中央实验室进入实体化运作阶段,并在集团范围内有条件地推广项目运作制,适时将中央研究所提升为中央。同时,对前期的科技成果进行孵化,协同产业构筑新兴的产业增长点。产业化进展在中短期追求的是夯实基础、归束做强。集团产业化中短期工作重点应放在积极建立为所有业务开展所需要的管理体系、市场体系与科研体系(技术赶超体系)上,即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投资、人力资源管控与市场、科研体系要针对所有业务进行加强,同时建立规模化业务的筛选机制与培养机制。另外,集团中短期业务进展重点应放在处于优秀业务区域的难规模化业务,结合系统集成业务与工程公司业务的优势,以横向与纵向一体
6、化业务为突破点进行京内业务的重点倾斜进展,对重点进展业务集团要给予资金与资源的大力支持,同时要协调重点业务中重匏业务的整合与互相支持业务的有机结合,其余的业务鼓励其自身积极进展。产业化进展在中长期追求的是重点突破、快速进展。中长期,在内部建设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集团除了抓整体管控外,应把产业突破的重心向规模化与相对规模化业务倾斜,即集团的工作中心要从以一体化业务为重点的难规模化业务向规模化方向进展。具体方式能够有现有难规模化业务的相对规模化,与逐步向好的新设规模化产品与业务倾斜(前提是有好的规模化业务)等,通过集中优势力量,运用重点快速突破的策略迅速在细分领域建立优势,实现规模进展。而一体化业务
7、,技术扫描式业务等传统业务还应该继续进展。行业服务体系中短期以界定业务、分类进展为阶段性目标。这一阶段的首要工作是对各所己有的行业服务资源与业务进行厘清,并按照盈利性与非盈利性的方式进行分类进展,将盈利性业务与面向企业服务的非盈利性业务以业务部门的形式设在各所生产力促进中心下进行进展。同时,在集团框架下共享各类行业服务业务。行业服务体系中长期以一个平台、两种运作为阶段性目标。在此阶段,集团将在前期所内行业服务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集团的行业服务大平台。通过推断行业服务业务与集团战略的有关性,找出匹配度高的行业服务业务进行产业化运作。结合未来自身产业进展及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对某/集团科研体系的
8、要求,提出科研体系的总体目标如下图2-1所示。某/集团未来的总体目标是“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领跑者”,同时在当前、中短期与中长期的阶段性目标分别为:“准确定位”,“逐步过渡完善体系”与“产研结合协调进展”。图2-1:某科研体系战略目标1 .科研开发体系定位首先,随着某/集团未来科研体系从利润中心向成本中心的转变,未来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科研开发体系,如图2-2所示。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科研、产业与行业的分别定位与区别进展。图2-2:某未来科研体系未来定位同时,将随着未来研发资金来源的变化,某/集团科研体系也需逐步由为国家、行业、产业同时服务,转变为以为产业服务为主,如图2-3所示。图2-
9、3:某未来科研体系资金来源2 .科研开发体系研发深度定位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类方法,我们将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三种类型。如表2-1所示。表2-1:科研研究国际通用分类分类内容基础研究是指为了增加知识与发现新的探索领域而进行的制造性活动。基础研究不考虑任何特定的商业目的,其成果常常对广泛的领域产生影响应用研究是指运用基础研究所取得的知识,探索与寻找有有用目的新知识与可能的技术创新。是否考虑特定的商业目的是区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要紧标志产品开发又称进展研究,它是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知识与成果,寻找明确具体的技术创新的研究,其研究目的是取得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
10、材料等图2-4: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前不一致科研主体之间的关系图通过1985年以来的科技体制改革,国家一方面加强了对中科、高等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归并改制,使得工艺所、产品所成为了企业或者企业的一部分,而对行业基础共性研究所则减少了在应用研究上的财政支持,希望技术型企业能够承担应用研究的主体,但这种转变需要时间,这就使得国家整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中出现了应用研究链条上的脱节,如图2-5所示。图2-5:中国科技体制未来不一致科研主体之间的关系图因此,我们认为,在未来某/集团科研体系的定位上,应按照不一致的服务对象进行不一致的定位。图2-6:未来集团科研体系整体定位未来集团科研体系在国家
11、科技创新体系中应定位于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填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真空地带。发挥集团长期的技术积存与品牌优势,着力争取国家/政府在应用研究领域,基础应用研究领域的项目,特别是那些与自身产业进展战略相匹配的项目,如图2-6所示。未来集团科研体系在行业服务体系中应定位于应用研究的后端与产品开发的前端之间,避免与自身产业相冲突。未来集团科研体系在行业服务体系中应定位于有一定前瞻性的应用研究与产品开发。目前某的科研人员大多已下沉到产业部门,他们既是科研体系的基层人员,又是产业部门的一线人员,但是从长远来看,集团应加强对应用的研究,为自身产业进展提供持久动力。根据前面的内外部分析与未来科研开发体
12、系的战略定位,我们认为,未来某/集团的科研开发体系运作模式在设计时应该遵照如下四大原则:1 .科研体系未来3-5年内要逐步由要紧为国家服务转变为向国家与自身产业提供服2 .形成结构清晰的集团科研开发构架;3 .针对现有科研体系中存在的问题;4 .符合未来科研经费的变化趋势(同时,未来某/集团科研开发体系运作模式的设计应包含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如图2-7所示。宏观运作模式指未来集团整体的研发构架及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分工如何设计;微观运作模式指具体研发项目的运作方式。图2-7:科研开发体系运作模式设计我们认为,某在科研的宏观运作模式上,应分步适时地建立起包含集团中央在内的三级研发运作模式,如图2-8
13、所示。图2-8:某科研体系宏观运作模式1 .成立形式中央的成立,能够有三种形式:部门形式、分公司形式与子公司形式。三种不一致形式的优劣势比较如下图2-9所示。通过比较,我们能够看到,分公司的形式尽管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但其也是独立核算的实体,利于未来成本的核算。同时,分公司的形式也有利于未来中央将孵化成功的项目在集团内部进行划拨。图2-9:各类形式的中央优缺点比较2 .隶属关系未来的中央能够直接设立在某下面,亦能够设立在未来集团的核心企业机科股份下面。比较两种不一致方案的优缺点,我们认为,将中央设立在机科股份下面,尽管能够起到抵税的作用,但同时也会降低机科股份的盈利水平,稀释未来股票激励的效果
14、。而直接隶属于某能够很好地面向全进行服务。因此,建议将中央下挂在某集团,如图2-10所示。图2-10:中央隶属关系3 .选址未来中央的选址,一部分人可能会提出建在京外的方案,毕竟未来集团的下属企业将横跨六省一市,选址上存在京内、京外两个方案。但我们认为,尽管从成本的角度将中央设在京外是一种可选的方案,但中央作为未来集团的成本中心,评价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能否出成果,而非成本的压缩。优劣势比较见图2-11所示。图2-11:中央选址另外,我们还务必考虑不一致地方获取研发资源的容易度。京外研发的成本低,但同时研发资源的获取比较容易。而北京作为我国科技、教育的中心,有着丰富的研发资源。单从每年的研发
15、资金投入区域情况比较,我们就能够看出北京的研发资金投放量约占全国研发总投入的四成,是我们京外几省研发总投入的2.5倍,如图2-12所示。图2-12:按地区统计的R&D经费投入情况资料来源:200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4 .科研体系层级选择前面的实证研究说明,中央牵头的集团科研开发体系通常有四种层级形式,不一致层级的科研开发体系有着不一致的特点,亦适合不一致特点的企业。通过比较,我们认为三层级的集团科研开发体系层次清晰,分工明确,适合某/集团这类高科技企业与非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因此,我们建议未来某/集团的科研开发体系运作模式在层级上采取三层级形式,如图2-13所示。图2-13:各层级科研运作模式比较5 .科研体系各层级定位与分工未来某/集团三级科研开发体系包含了某/集团一级的中央,各所的技术中心与所级下面产业部门/中心的技术开发部门。各个层次的定位与分工如图2-14所示。图2-14:某/集团三级科研开发体系各层次的定位与分工6 .中央功能定位未来中央的功能定位取决于集团未来对它的输入与输出的要求。从输入角度,我们认为未来的中央应该从两个方面得到信息与指令:一个是集团的整体进展战略,另一个是学科进展的技术信息。而从输出角度,应至少包含如下四个部分:制定技术战略、研发技术成果、孵化产业技术、协同产业进展。示意图见图2-15。图2-15:中央的输入输出示意图同时,在“研发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