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暂行办法.docx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暂行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暂行办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均简称“训练计划”)旨在将社会实践、科技转化、创业训练尽早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第二条训练计划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坚持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由我院学生以团队名义提出申请,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管理、自主设计实施方案、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第三条为保证我院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特制定本管理
2、办法。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学院成立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分管教学院领导任组长,教务处处长任副组长,学生处、实验实训中心和教学系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组织项目申报,监督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第五条教务处为训练计划管理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校级项目申报、评审、验收和省级项目推荐评审的组织工作,以及项目经费的管理和项目交流、成果展示的组织。第六条各系负责本系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组织、建设督查和验收组织,以及建设过程的图文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展示。第三章项目的申报与评审第七条计划内容我院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
3、项目三类。(-)创新训练项目是以技术创新为载体,以学生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开展,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二)创业训练项目是以模拟商业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团队的形式展开,团队成员在导师指导下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每个项目团队成员不超过8人。(三)创业实践项目是以实际商业活动为载体,学生团队在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第八条申报条件及要求(-)凡我院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
4、考能力、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兴趣浓厚的全日制在读本专科学生均可申请。鼓励跨学科、跨年级合作研究,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项目和跨学科、跨年级合作项目。学生只能申报或参与1个项目,在项目结题前不能再申请下一年度的项目。(二)项目须由学生选定或系配备12名指导教师,全程指导训练计划的实施。学生或系应遴选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学风正派、治学严谨的教学科研人员担任指导教师。鼓励项目团队聘请优秀企业家或行业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同一个指导教师不允许同时指导2个或以上项目。(三)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可行,经费预算合理。申报者要对研究方
5、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保证在校期间完成。第九条申报及评审程序(一)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填写*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请表,指导教师审阅并签署意见,所在系初评后,统一上报至教务处。(二)教务处组织专家学者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遴选拟立项的校级训练计划项目。提交投票(三)教务处根据专家投票意见,将评审结果报院长办公会审定。(四)教务处根据院长办公会审定意见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核实后发文公布。第四章项目实施与管理第十条项目申请人在接到批准项目立项的通知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与学院签订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任务书,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计划开展研究工作。第十一条项目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创新 创业 训练 计划 管理 暂行办法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