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话读书感悟.docx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余的话读书感悟.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多余的话读书感悟“话既然是多余的,又何必说呢?已经是走到了生命的尽期,余剩的日子,不但不能按照年份来算,甚至不能按星期来算了。就是有话,也是可说可不说的了。”多余的话,瞿秋白烈士于一九三五年于汀州狱中作。彼时中国正处白色恐怖之严寒,所谓黄金十年全然未予中国太多实利。四万万中国人,正为饥饿战乱所鲸吞。文章之中的凄冷之气,浸透烈士所作每行文字。这是瞿秋白生命将熄之刻,也是党与马克思主义前途未知之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何必说?”先行者的孤独与寒冷,在这一刻尽数展现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将死的善言,强行圆了无数历史的残局。然则多余的话,留给后人的只有坦率与自我解剖的勇毅。“虽然
2、我明知道这里所写的,未必能够到得读者手里,也未必有出版的价值,但是,我还是写一写罢。人往往喜欢谈天,有时候不管听的人是谁,能够乱谈几句,心上也就痛快了。何况我是在绝灭的前夜,这是我最后“谈天”的机会呢!”这谈天中,迷惘多,不舍多,愤懑乃至于绝望尤其之多。最初觉醒的人,手持着最初的炬光,总是以自己微弱的力量,扛起开天辟地的担子。他们并不知前途何处,只知道自己守着一份不知效用的理论,在冷雾弥漫的沼泽中艰难跋涉。英雄终究是凡人,他们不过忽然间燃起了拯救他人的理想,或瞥见了新兴世界的彼岸,“我在母亲自杀家庭离散之后,孑然一身跑到北京,只愿能够考进北大,研究中国文学,将来做个教员度过这一世。什么“治国平
3、天下”的大志都是没有的,坏在“读书种子”爱书本子,爱文艺,不能安分守己地专心于升官发财。到了北京之后,住在堂兄纯白家里,北大的学膳费也希望他能够帮助我一一他却没有这种可能,叫我去考普通文官考试,又没有考上,结果,是挑选一个既不要学费又有“出身”的外交部立俄文专修馆去进。这样,我就开始学俄文(一九一七年夏),当时并不知道俄国已经革命,也不知道俄国文学的伟大意义,不过当作将来谋一碗饭吃的本事罢了。”文人,学生,一切心理不安又手无寸铁之辈,往往走上作后世英雄的路来。瞿秋白尤其如此,他羸弱,动摇,矛盾,家门不幸。生于破落门第,母亲因贫自尽,在中国旧学之中长大,绝类于传统中国的诗家,对于旧学的爱从未减弱
4、。无意间读到最时新的理论,也并不清楚这是日后拯救中国的火种。“我当时对于共产主义只有同情和相当的了解,并没有想到要加入共产党,更没有心思要自己来做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因为那时候,我误会着加入了党就不能专修文学一一学文学仿佛就是不革命的观念,在当时已经通行了”,“虽然我当时对政治问题还有相当的兴趣,可是有时还会怀念着文艺而怅然若失的”。在生计,前途的十字路口,他爱好新奇,单纯浪漫的文人性格推动他急速左转。马克思主义初入东方,展现出种子发芽一般的蓬勃生长,无数青年在这股浪潮中,冲撞在旧社会陈腐的闸门上。一个初读理论的青年也许就要进入政治前台,一个初入大学的学生就要在军警的刺刀下走一轮,他们没有
5、沉淀,经历,升华的机会,没有扎根,思索,接触的时间,除过少数伟人外,大多如此。革新太过剧烈,冲击太过剧烈,知识分子的步履太过匆忙。往往来不及对一门主义有所深究,就不得不为这门主义而战了。“可是,我根本上不愿意自己来代替他们一一至少是独秀。我确是一种调和派的见解。当时只想独秀能够纠正他的错误观念,不听述之的理论。等到实逼处此,要我“取独秀而代之”,我一开始就觉得非常之“不合式”,但是,又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同志倒下太快,组织更迭太多,仍旧热爱着文艺,仍旧浪漫着的瞿秋白只好匆匆地上阵负责起组织的工作来,然则,马克思主义的种质真正接触中国的水土,所发生的剧烈排异反应难以化解摆在眼前的苏俄道路失败重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余 的话 读书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