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议题与社会复合主体的联合治理方案分析.docx
《城市议题与社会复合主体的联合治理方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议题与社会复合主体的联合治理方案分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城市议题与社会复合主体的联合治理提要:全能体制的现代化造就了一种“部门分立体制”,但同时也导致跨部门的复合性事业因缺乏匹配的治理主体而逐渐衰颓。本文立足于杭州市推进城市治理的三个典型案例,提炼联合治理的社会组织形式、参与结构与运作机制等“杭州经验二研究发现,伴随着领域困境的治理失效而引发的认识升级,复合性事业的衰颓被作为公共性的城市议题而建构起来,相应的治理方式也从政府的单极治理走向多元社会主体的联合治理:即在政府的主导下结成跨部门边界的社会复合主体,社会复合主体在保持法人地位的前提下,通过整合行政的、市场的以及民间社会的资源再造一种跨部门的治理结构,并形成多元社会主体共同负责的组织运作方式。
2、社会复合主体的实践意义在于,多元社会主体的分化和复兴社会主体性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相互摆脱,而是一种关系的再造。关键词:复合性事业;城市议题;联合治理;社会复合主体一、引言中国改革不仅是一个制度转型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造多元社会主体和复兴社会主体性的过程。随着政治权力的退让和市场作为基础性制度的发展,从整体性社会中产生出各种类型的社会主体,并拥有以决策权为核心的自主性(杨雪冬,2007)o于是,当代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三大系统或三大部门的社会主体,即国家系统或第一部门的政府组织、市场系统或第二部门的企业组织、以及民间系统或第三部门的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俞可平,2007;郑杭生,2006;何增科,2
3、002)o与此同时,不同社会主体的运行目标、运行规则、价值指向和社会功能也开始自行其是,中国社会由此进入一个多主体、多中心、多轨运行的时代。社会主体的分化及其功能的专一化,同时意味着对总体社会的分割,并由专门的社会主体与之匹配,造就一种“部门分立体制二比如政府负责提供公共产品;经济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组织;民间公益事业由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承担等等。尽管总体社会在理论和相对意义上可以按部门分割,进而形成纯粹的部门性事业。然而,并非所有的建设领域都能进行这种分割,并依靠单一社会主体负责。实际上,现代社会广泛存在着各种跨部门的事业。本文将这种具有跨部门特征的建设领域定义为复合性事业。复合性事业具有三个方
4、面的意涵:第一,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不可简单机械地分割;第二,跨部门的关联性和复杂性,往往与社会民生、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缠绕在一起;第三,对整体社会而言,复合性事业的发展或衰颓具有一种扩大化的积极或消极影响。这就决定了任何单一的社会主体都无法在功能上匹配复合性事业的需要。因此,要避免复合性事业的衰颓,必须仰仗复合的智慧和集体的行动,“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的合作(和体制再造),使得行政的、市场的以及社会的机制形成互补和互促”(郑杭生、杨敏,2008),实现社会主体形式及其实践活动的双重超越。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方式对复合性事也进行联合治理。马克思指出,“整个所
5、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马恩全集第42卷,1979)。在制度经济学看来,任何社会组织方式或制度安排也不是出自任何智者的设计,而是源于千百万人互动的结果,或人们的创造性实践(柯武刚、史漫飞,2001;道格拉斯诺斯,1995)。这些论断启示我们,联合治理的组织方式并没有某种理论上的预成,而是由社会实践活动创生的。因此,我们不能停留于理论上的规划和观念形态的设计,而应该从现实的社会实践出发,寻求来自于实践的智慧和启发。本文将立足于杭州城市治理实践的三个典型案例,讨论联合治理的组织方式。二、社会复合主体的创生:挑战与选择(一)初级现代化过程中的“城市代价”历史上的杭州是一座生态之
6、城和文化古都:杭州以“湖光山色”著称于世,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被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杭州拥有8000多年历史的跨湖桥文化和50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的长卷赋予了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进入21世纪的杭州还是一个经济强市。据统计,杭州目前的经济总量保持着全国省会城市的第二位、全国副省级城市的第三位,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2001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由1568亿元增加到2942亿元,年均增长14.1%;财政总收入由188亿元增加到520亿元,年均增长2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0896元、5330元
7、增加到16601元、7655元,年均分别增长11.1%和9.5%(杭州统计年鉴,2001-2005)o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进步和GDP的快速增长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好评。与此同时,环境污染(及其他负面效应)也作为工业化及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高代价而为世人关注(周晓虹,2008)o这种“GDP崇拜”(沈杰,2006)及其后遗症是工业化早期的一个通病,杭州也不例外。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之后,曾经的生态之城和文化古都在“旧式现代性”(郑杭生、杨敏,2003)的浪潮中失去了她的魅力和韵味。在那种非人性化的钢筋混凝土、污浊的环境和空气、缺乏历史纵深的建筑和城市文化中,人们体验着英国诗人艾略特于荒
8、原中所展示的“现代城市的荒凉”。具体地讲,杭州在初级现代化的过程中付出的城市代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历史文化资源的遗落。杭州作为长江下游最早的文明形态(跨湖桥文化)、运河文化的重要集结地、南方重要历史故都和“中华第一城”(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这种“跨越时空的坚韧力量”(郑杭生、杨敏,2008)给杭州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化名镇、古桥古井、古宅邸建筑、古塔、寺庙、书院及藏书楼、出土文物、石刻碑碣、近现代史迹、古街巷、传统制作工艺以及其他各类遗迹。然而,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却在城市的现代流变中逐渐散落和消逝。以下两个事实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作为杭州最重要的文化象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议题 社会 复合 主体 联合 治理 方案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