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第一章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第一条基本情况2007年,我国城市及县级政府所在镇共有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源地4002个,供水服务人口4.91亿,占全国城镇人口的83%o南方地区以地表水水源地(含河流型与湖库型)为主,北方地区以地下水水源地为主。从取水量来看,湖库型水源地取水量最大,地下水型水源地取水量相对较小。第二条水质特征河流型水源地水质污染特征:按受污染物影响的水源地数量统计,河流型水源地的要紧污染因子依次是氨氮、溶解氧、铁、镒、codmn,石油类等。湖库型水源地水质污染特征:按受污染物影响的水源地数量统计,湖库型水源地的要紧污染因子依次是总磷、总氮、COdnIn、bo
2、d5等。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污染特征:按受污染物影响的水源地数量统计,地下水型水源地的要紧污染因子依次是氟化物、铁、镒、氨氮、硫酸盐等。第三条管理状况1保护区划分全国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大部分水源已完成保护区方案,但仍有部分水源的划分方案未获省级政府批复。2 .监测能力(1)站点设置。据2007年统计,仍有部分饮用水水源地未设置监测站点,部分饮用水水源地仅设置1个监测点。因水源地分成一级与二级保护区,一个监测点难以全面反映水源地的水质状况。(2)监测频次。据2007年统计,水源地监测点位与频次不能满足水质监督需求,常规监测点数量有限且自动检测点位甚少。监测频次也需进一步加强。(3)常规指标监测
3、能力。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均具备常规指标监测能力,县级城市及乡镇,多数不具备常规指标监测能力。(4)有毒有机物监测能力。省级监测中心站中,绝大部分监测站不具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全指标(109项)的监测能力。县级市不具备有毒有机物监测能力。目前,绝大部分可能对水源地构成影响的有毒有机物质尚未纳入监测与管理范围。3 .法律法规建设我国现有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法规要紧有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法、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各地也颁布实施了多个饮用水水源环保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第四条水质变化趋势随着经济社会进展,水源地面临的环境压力显著增大,饮用水水源水
4、质总体呈下降趋势。部分水源因水质下降,不得不更换取水口位置(向上游迁移),甚至关闭水源地。第五条存在的要紧问题1.一级保护区内存在的要紧问题河流型水源地要紧的环境问题是沿岸建筑物、居民点、工业及生活排污口、运船码头、采沙场等。湖库型水源地要紧的环境问题是农村居民点、规模化畜禽养殖、农业种植、旅游度假村、宾馆等。生活、农业与养殖污染是影响湖库型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的要紧因素。地下水型水源地要紧的环境问题是建筑物、居民区、生活污染及垃圾堆放场等。2 .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存在的要紧问题河流型水源地要紧的环境问题是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及污水处理厂排放等;湖库型水源地要紧的环境问题是面源污染,包含农村生
5、活污染、农业面源与养殖面源(包含分散式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污染;地下水型水源地要紧的环境问题是工业、城镇生活及畜禽养殖等地表污染,通过补给导致地下水污染。3 .上游来水超标问题部分水源地不一致程度受到上游来水水质超标的影响。东部北方片区、东部南方片区与中部片区上游来水水质超标现象突出,西北片区与西南片区上游来水水质相对较好。上游生活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是地表水水源地上游来水超标的要紧原因;地下水补给区所在的地表水污染是影响地下水水源水质的要紧因素。河流型水源地上游来水要紧超标污染物为氨氮、总氮、总磷与粪大肠菌群。通航河流由于受航运与码头影响,要紧超标污染物还包含高镒酸盐指数、挥发酚及石油类。湖库
6、型水源地来水要紧超标污染物是总氮、总磷与藻类。地下水型水源地来水要紧超标污染物除自然本底因素外,受氨氮与重金属污染影响较重。第六条要紧污染物来源影响河流型水源地的要紧污染物来源于工业点源、生活污染、农业面源、其他污染与上游超标来水等。影响湖库型水源地的要紧污染物来源于工业点源、生活污染、农业面源、地表径流、水上交通等综合污染。除地质因素与原生污染外,影响地下水型水源水质的要紧污染来源包含河流补给、工业点源、生活污染、畜禽养殖、农村面源与垃圾堆放渗滤液下渗等。第七条管理中存在的要紧问题1.政策法规执行力不强大部分省市已制定并实施了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法规性文件,但这些文件大多直接引用国家有关法律
7、条文,针对实际情况规定的不够完善;同时,水源地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责,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许多水源保护政策法规难以落实。4 .水源保护区划分与管理不规范截止2007年底,全国仍有部分水源地未划定保护区,部分水源保护区划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较差;部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仍未经审批,缺乏执法根据;受地方经济社会进展、水源保护区用地结构及取水量等条件变化的影响,部分水源保护区已经不能满足水质保护的要求,需重新核定与调整。此外,部分水源地没有严格依法设置标识标志,保护区内仍存在居民、排污口及畜禽养殖项目,威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5 .环境监管能力基础薄弱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能力在监测站点覆盖率、监测项
8、目数量、监测方式、监测分析方法及技术手段等诸多方面基础薄弱,常规监测手段难以满足全面、科学、客观评价水源地水质状况及环境的需求,更无法满足突发事故时应急监测的需求。第二章指导思想与目标第八条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监督与管理,确保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满足城市饮用水安全需求,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提供有力支撑,保护国家长治久安。第九条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操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物排放,防止污染饮用水水源。2、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统筹考虑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各个环节
9、,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污染治理、建设与管理等综合措施,并与流域水污染防治等有关规划协调。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改善饮用水水源水环境质量为重点,重点解决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及整治、二级保护区整治、准保护区污染操纵、监测体系完善及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4、创新机制,加强监管。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技术与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高效协调的饮用水水源环境监管机制。5、明确职责,强化考核。明确国务院各部门与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制,加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第十条编制根据1.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法3.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污染防治法4.饮用水水源
10、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7.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9.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10.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12.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3年)13.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14.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5.淮河、海河、辽河、巢湖、滇池、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16.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第十一条规
11、划范围规划范围为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台湾省外,22个省、4个直辖市与5个自治区所辖的283个地级市、368个县级市构成的655个城市与1635个县级政府所在的城镇的400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含规划与备用的水源地)。第十二条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总体规划期为20082023年,分近期与远期两个阶段,其中近期为规划重点。第一阶段(近期):20082015年;第二阶段(远期):20162023年。第十三条规划总目标到2023年,全面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状况。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状况得到全面操纵,水质得到有效保障;提升水源应急监测及应急供水能力,建立比较完善的饮用
12、水水源环境管理技术及方法体系;满足2023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对水源水质安全的需求。第十四条规划指标根据规划总体要求,将规划目标按水质状况、保护区划分与管理、一级保护区整治、水源地监管能力分为四类。共有5项指标,分别为水质达标的水源地比例、水源保护区审批完成率、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清拆率、常规指标监测覆盖率、有毒有机物监测能力比例,其中有毒有机物监测能力比例仅针对环保重点城市。第十五条规划重点任务1.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在部分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周围建设隔离防护设施。隔离防护类型要紧包含使用围栏或者围网进行保护的物理隔离与选择适宜树木种类建设防护林的生物隔离两种形式。包含隔离防护围栏、围网、生态防护
13、林与水源地标志建设,取水口污染防护等工程。2 .一级保护区整治一级保护区整治要紧针对直接影响水质的污染源,使用清拆、关闭、搬迁等措施解决一级保护区内的环境问题。包含建筑物清拆、排污口关闭、人口搬迁、规模化养殖场及垃圾堆放场搬迁等。3 .二级保护区污染源整治要紧针对二级保护区内的点源污染,使用排污口关闭、迁出与企业搬迁等措施,解决二级保护区内的环境问题。包含二级保护区内点源整治(排污口关闭、迁出)及非点源污染操纵措施等。4 .二级保护区非点源整治要紧针对保护区内的农业、生活、畜禽(水产)养殖及水上运输等非点源污染,使用操纵用量、废物资源化、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取缔养殖与水上运输等工程与管理措施,解
14、决二级保护区内的环境问题。包含保护区内的生态农业建设、垃圾收集处理、农田径流操纵、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流淌线源整治等非点源污染操纵措施。5 .水源生态修复与建设包含为降低非点源对湖库型水源地的影响,减少湖库型水源地周围水土流失,在湖库周边建设生态屏障及利用湖库周边自然滩地与湿地,选择合适的生物物种进行养殖或者种植,为水生与两栖生物提供栖息地等湖库周边生态修复工程;与在湖库内布设生态浮床、放置生物净化装置、除藻曝气装置等,促进水体生态健康、水质改善的湖库水域生态建设等工程措施。6 .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能力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水源地监测体系,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与监督管理水平。包含水源地环境
15、监测能力与水源地信息管理能力建设等。7 .饮用水水源地信息系统能力建设通过建成覆盖全国的饮用水水源信息管理系统,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包含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系统建设、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建设、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及安全监控分中心建设四部分。8 .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故应急能力建设通过提高饮用水水源地预警能力与突发事件应急能力,防止饮用水源污染,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应急能力建设要紧包含应急预案编制、演练与实施、应急处置设施建设等。第三章水源地保护与污染防治第十六条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周围,建设隔离防护工程,包含隔离防护围栏、围网、生态防护林与水源地标志建设与取水口污染防护工程等。隔离防护工程包含物理隔离与生物隔离,物理隔离是用围栏或者围网进行保护,生物隔离是选择适宜的树木种类建设防护林。取水口污染防护工程要紧是使用傍河取水、增加渗滤层等技术手段,改善取水口水质。第十七条一级保护区整治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污染防治法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与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与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者关闭。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第十八条二级保护区点源整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