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 教学设计.docx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 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 .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即例题1).(二)能力训练点1 .要善于应用平移手法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某一个图形中进行研究,特别是辅助线的添加.2 .讲直线和平面垂直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把直线和平面关系转化为直线和直线的关系.如直线和平面垂直,只须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的应用.(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定理的证明过程实质是应用转化思想的过程:立体几何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的问题来解决,线、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来解决.转化
2、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立体几何的证明和解题中,是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 .教学重点(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垂直.(2)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若mu,ncQ,mn=B,11m,I1n,则(3)掌握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abfa贝IJb_1Q.2 .教学难点:在于线、面垂直定义的理解和判定定理的证明;同时还要解决好定理证明过程中,辅助线添加的方法和原因,及为何可用经过B点的两条直线说明“任意”直线的问题.3 .教学疑点:判定定理的条件中,“相交”是关键,“两条”也是一个重要条件
3、,对于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来讲,是不好理解的,教师应该用实例说明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三、课时安排本课题共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略)五、教学步骤(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1 .空间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三种:相交直线、平行直线、异面直线)2 .经过一点和一条直线垂直的直线有几条?(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可知:经过一点有无数多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3 .空间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相交、直线和平面平行.)4 .怎样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师:我们已经知道,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的问题可以转化为考察直线和直线平行的关系.今天我们转入学习直线
4、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一一直线和平面垂直,这个问题同样可以从两条直线垂直的关系入手.(板书课题:1.9直线和平面垂直)(二)猜想推测,激发兴趣1 .教师演示课本上的实例并指出书脊(想象成一条直线)、各书页与桌面的交线,由于书脊和书页底边(即与桌面接触的一边)垂直,得出书脊和桌面上所有直线垂直,书脊和桌面的位置关系给了我们以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形象.从而引入概念: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2 .指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平面的垂线和平面一定相交,交点叫做垂足
5、.3 .说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画法及表示.师: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若每次都要证明这条直线和平面上每一条直线都垂直,显然是很麻烦也不必要的.让我们先看看木工师傅是如何判断一根立柱是否和板面垂直的方法:用曲尺检查两次(只要两次,但曲尺靠板面的尺,两次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立柱、板面都和曲尺的两条边完全吻合,便可断定立柱和板面垂直.从中你能得到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吗?(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推测)(三)层层推进,证明定理指导学生写出已知条件和结论,并画出图形如右:己知Imu,nu。,mn=B,11m,11n.求证:1_1。师:你如何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呢?生: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只需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 教学设计 直线 和平 垂直 判定 性质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