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例分析专题报告经内分泌肿瘤.docx
《消化内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例分析专题报告经内分泌肿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内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例分析专题报告经内分泌肿瘤.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消化内科医师晋升副高(正高)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2023年*月*日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胃泌素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约60%90%为恶性,多位于胰腺,其他常见的发生部位依次为十二指肠、胃和空肠,但是近年来却发现位于十二指肠的胃泌素瘤发生率有所升高。胰腺胃泌素瘤是发病率仅次于胰岛素瘤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临床表现以难治、反复发作的非典型部位消化性溃疡为特征,伴有高胃泌素血症和高胃酸分泌。【一般资料】男性患者,64岁,主因“反复腹痛、腹泻,伴反酸、暧气3年余,便血12天”于2008年10月入院。患者自2005年3月以
2、来,反复出现腹痛、腹泻,排黄色水样便,约10次/日,伴反酸、暧气,于外院就诊后考虑为“消化道溃疡”,予抑酸、补液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12天前,患者再次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排暗红色血便,伴头晕、乏力、心悸,遂于我院就诊。既往有10余年上消化道溃疡病史,2008年4月因空肠穿孔在外院行空肠修补术。【入院检查】体检未见阳性体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eOG)评分为1分。血常规、生化常规正常,空腹血清胃泌素(FSG)为1250pgm1o上腹部磁共振成像(MRI)示胰尾部见一类圆形肿块,其大小为4cm3cm,TIW1呈低、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后见不均匀轻、中度强化;肝内可见多发的散在分
3、布转移灶,大小为15cm(1.55.4)cm3.7cmo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示贲门溃疡,十二指肠降段至空肠上段多发溃疡;超声内镜检查示胰头、颈体部无明显异常回声,胰腺尾部见一稍低回声团,大小为2.85CinX3.87cm,境界尚清,推挤脾静脉,其旁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回声。肝转移瘤穿刺活检病理:镜下见瘤细胞呈腺样排列,细胞大小较一致;免疫组化示胃泌素(Gas,+),突触素(Syn,+),CD56(+),CK20(+),CK19(+),CK7(+),癌胚抗原(CEA,-),CDX2(-),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1%,+),未找到核分裂,病变符合神经内分泌瘤。【诊断】最终诊断为恶性胰尾部胃泌素瘤I
4、V期(CT3N0M1),肝内多发转移。【胃泌素瘤治疗经过】2008年10月患者于2008年10月至2011年11月共入院治疗12次,平均住院日为3天/次。明确诊断后即予奥美拉嗖、奥曲肽、干扰素内科治疗。针对胰尾部肿瘤,先后行经皮经脾胰尾部肿物射频消融术(图3)和1251粒子植入术。针对肝脏转移瘤,共行3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药物包括表柔比星、丝裂霉素、卡箱、5-氟尿咯唳和碘化油),对较大转移病灶(5.4cm3.7cm)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影像学随访示肝内大部分病灶灭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胰尾部肿瘤和远处转移灶的治疗交替进行,并序贯联合应用上述各种微创治疗手段。2009年1月治疗开始3个月内,
5、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降至正常,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胰腺病灶缩小,完全灭活,肝内转移瘤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7月患者出现了胸骨转移,转移灶大小为12cm1.0cm,行胸骨1251粒子植入术治疗(图4)。至今已随访该患者4年,其生理、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基本未受影响。2012年8月MRI提示:胰尾部未见活性病灶,肝内病灶稳定(图56),胸骨转移灶活性消失。【多学科团队讨论集绵】影像介入科(诊断)胃泌素瘤患者上腹部MRI显示胰尾部肿块,T1WI见胰尾部低至中等信号的肿物,大小为4cmX3c,增强后见病灶明显强化,信号稍高于胰腺正常部位。TIW1见肝内多发低、等信号,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呈低信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化 内科 医师 晋升 主任 主任医师 分析 专题报告 内分泌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