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后能力的教育培养机制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后能力的教育培养机制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后能力的教育培养机制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后”能力的教育培养机制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选题1、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就业竞争逐步激烈化,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从供给角度看,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强都是制约其就业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就业能力培养机制角度,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选择高职学生“就业后”的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为自己研究课题的题目并坚持或倡导“就业后”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选择本课题研究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1)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高职教育的就业功能,把培养目标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初次就业上,片面的强调
2、学生专业技能或就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持续发展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和转岗的需要。(2) 1995年,美国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指出:“教育的目标,应使学生在完成职业教育之后获得就业的预备,同时又获得边工作、边继续学习的基础,应排除只教某种职业岗位技能的课程。”国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这种趋势,有助于引领我们寻求一种既顺应国际潮流又符合我国实际的高职教育模式。(3) 201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在中国(上海)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指出,“职业教育既要以培养适应性技能人才为核心任务,同时又要兼顾激发受教者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终身学习动力”。那么,
3、如何达到这一要求呢?这就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课程,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来寻求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基于以上几点考虑,高职学生就业后能力的培养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具备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对于高职培养具备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课题界定“就业后”能力的定义:学生对自己专业领域内各项技能的掌握能力、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对不同事物的理解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终生就业能力。有了较高的终生就业能力,就有了职场中竞争的能力,就有了自己选择岗位甚至当老板的能力,我们称这种综合能力为“就业后”能力。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外的相关研究20世纪初,社会的
4、变化尤其技术的变化相当迅猛,学生的职业训练结束时,他所掌握的技术已经过时、不适用了,而且他们很难实现职业转换。根据这种趋势,杜威强调“现在是工业变迁的时代,教育应该用将来的工业为标准。”美国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NCRVE)在1995年的关于生计的教育与培训的立法原则建议中提出“首先,职业性与学科性内容的结合,旨在使今日的学生或学员获得能适应明日需要的各种理念的充分理解。不仅局限于职业入门要求的具体技能。”,“关于教育的目标,它应使学生在完成高中或高中后教育之后获得就业的准备,同时又获得边工作、边继续学习的基础,应排除只教某种职业岗位技能的课4o(2)国内的相关研究国内教育学家王明伦从高职教育
5、的发展观阐述了技术结构变化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一培养规格的影响,他认为,技术结构的变化,不仅影响社会职业岗位的构成,而且影响相关职业岗位的内涵变化,使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与外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变化速度会加快。总的趋势是,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创造职业岗位、发展职业岗位的能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是个实践问题,也是个理论性问题,各国的国情不同,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就不同。国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反映出的问题不同,就会形成各自的问题意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条件的局限,国内学者们在高职院校
6、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的理论研究上存在着局限,具体表现为第一,认识上缺乏高度。第二,缺乏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的研究。第三,缺乏系统性研究。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用培养学生能力的科学方法来指导建设高职教学体系,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和谐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的理论意义是:(1)通过将课程与教学原理应用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相关领域,可以有效地探索和寻求到课程与教学原理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建构的有效结合点。(2)通过对国际和国内高职学生学习“就业后”能力培养等职
7、业教育理念的比较、分析和综合梳理,可以有效丰富、升华和完善现有高职教育理论。(3)通过对基于“就业后”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实施策略的探究,可以有效地应用和检验已有课程理论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检验、充实和拓展课程与教学理论。本研究的实践意义是:(1)通过对高职院校现有课程理念和课程体系的分析与评价,有助于我国高职院校理性地认识高职教育中存在的有关问题,积极地寻求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打造办学特色,将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落到实处。(2)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工作状况、已有课程理念和课程体系状况的分析,运用以能力培养为本的理念来探索一种符合高职教育目标、体现高职教育特征,促进学生职业素
8、质提升和职业生涯和谐持续发展的高职课程体系,可以为广大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一种参考思路,从而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1、课题理论依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IOOO门工学结合的精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提升 高职 学生 就业 能力 教育 培养 机制 研究课题 开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