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华母亲的茼蒿阅读答案.docx
《周爱华母亲的茼蒿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爱华母亲的茼蒿阅读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周爱华母亲的茴蒿阅读答案母亲的茴蒿周爱华家乡,出茴蒿。我的家乡是长江边的一个小县城,在川东与鄂西交界的山地。县城北接一条小小的支流,在这条支流上有一个微小的古镇Q镇子被大山环绕,清可见底的小河围着山脚流淌,出产极好的蔬菜。街巷中,一年四季都走着挑菜担子的乡下人,担子里的菜青翠欲滴Q临河人家辟有菜地的,地里冬天必种一点白菜和茴蒿,夏天则是豆荚和瓜藤。我家在镇子的小河边上,有一片不算小的菜地。地是母亲从乡下嫁来后开拓的,地边界的石坎是祖父垒的。石坎上面长了一株粗大的柚子树,两棵六月桃。八九月间,母亲在地里撒下白菜子,也撒下茴蒿子。冬天,河岸冻得起了白霜,菜园的白菜和茴蒿正鲜嫩水灵。母亲种的茴蒿为小
2、叶茴蒿,叶子多缺刻,有点儿像山中小野菊细碎的叶子;颜色翠绿中带点灰绿,又像一蓬蓬玉做的海石花Q安静寒冷的早晨,茴蒿的叶子缀满了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初阳的千万条光线,微风轻抚,串串滑落,那种美景令人难以忘记。这时候拿菜刀割一把茴蒿,或对着白菜滚圆的根部斜砍下去,露水湿鞋,菜香满怀。黄昏夕暮,缕缕蒿香,带着清冽的苦味,更添幽静。二三月,茴蒿起苔开花。茴蒿花颜色金黄,小圆盘状,极像一轮轮小太阳,洒满菜园;白菜和萝卜也开出了细小而繁密的花;紫色的胡豆花散发出朴实的芳香天气渐暖,母亲的身影总与蔬菜的花儿相伴。及至春阳灼灼,春已浓如酒。小孩子的歌声在浩荡的春风中传得很远:”筒蒿菜,开黄花,太阳大如金南瓜;弟
3、弟菜,起苦苔,一朵一朵掉下来”这首茴蒿谣是我儿时经常喜爱唱的。茴蒿花开,经久不谢。我的母亲每年都种茴蒿。腊月和正月里吃茴蒿是寻常的事。茴蒿的美味也留在了我的记忆中。离开家乡后,就再难见茴蒿。只有一次,偶见一个卖菜农夫的脚下,放一束极像菊花叶的菜,无人过问。我问后,得知是茴蒿。我惊喜之余,赶快买下,回家一尝,果真是茴蒿。因口感显得粗糙,于是我心中怀疑,是这里的气候和家乡不一样,致使茴蒿变成这样阔大的样子吗?后来,在书上查明,此为大叶茴蒿。大叶茴蒿和家乡的茴蒿样子很不一样。但那熟识的味道仍让我满心高兴。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家乡。在家乡,同样称为蒿的植物还有苦蒿、陈蒿。苦蒿的叶子外形极像茴蒿,只是更
4、细碎,秆粗长,春夏间,生于荒野,莽莽苍苍Q苦蒿可割来捆成束,晒干,点燃后可驱蚊用。在四川吃过茴蒿,煮汤,味道有些苦。昆明的茴蒿是从冬卖到夏的,不知当地人买回家去怎么吃。在饭店吃过凉拌茴蒿,甚好,但不如家乡的有味。(S俄母亲做茴蒿,是把茴蒿拌上米粉蒸食。蒸后的茴蒿变得极为香滑、软糯。其中还要加入腊肉、豌豆荚和一些黄豆芽。茴蒿在我们那里还有一个别名:”蒸菜Z蒸菜”是冬天和春天的菜。在冬天里吃着”蒸菜”,仿佛就观察了春天,知道春天不远了。正月初,太阳果真就热起来,走在山路上是要脱棉袄的Q山间各处的坟头,都挂上了红红绿绿的纸幡,响起零零落落的爆竹声。那纸幡做得很精致,有大红牡丹、白色冲天的鹤,或灯笼绣
5、球,最寻常的是黄色的铜钱纸,叫人心生一种悲凉的高兴家乡人重此风俗,正月里就开头进行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待到了清明,反而不过此节了。不知其历史渊源,或许只是一种迎接春天的仪式,将春的消息也告知逝去的人。在家乡,春天好像就是这样匆忙来到。只要是从这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人,就不会遗忘那荒芜山野的春景-那些怀念逝者、预示春天来临的纸花。领乡还有一个风俗:家里有刚故去的长辈,头三年的每年正月初,要在长辈坟前的野地里,摆上菜蔬、米饭,请亲朋好友来吃。此礼节名为“燃社。吃食中,除稀饭、凉面,还有蒸茴蒿。关于凉面,家乡又有一个奇景:大年初一早上,满街搭了卖凉面的桌子,桌子上排着一碗一碗的凉面,吃凉面的人在桌边站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周爱华 母亲 茼蒿 阅读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