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网络舆情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困境.docx
《谈网络舆情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困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网络舆情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困境.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谈网络舆情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困境摘要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当下网络舆情背景,阐述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及网络舆情的归因,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并梳理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困境,提出通过畅通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优化网络监管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对策,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关键词网络舆情;大学生;网络素养;困境;出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深入发展,信息传递途径多样化、内容广泛化、速度迅捷化等特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网络的双刃剑特性愈发显著,一系列网络舆情问题也随之而来。近年来,大学生
2、受网络舆情事件影响或者卷入网络舆情事件日益显著,学生在获取舆情信息及参与舆情的讨论的过程中会逐渐影响自身的思想,这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占场口机遇1。如何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主导权,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引领,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特别是在后疫情时期,社会环境更为复杂,高校舆情工作也不断面临着新矛盾、新问题、新风险和新考验。因此在当前背景下,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网络舆情视域下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应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困境与出路进行探究,以期查漏补缺并寻求当前问题的化解路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提升高校思政育人的时效性。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
3、涵阐释(-)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网络素养一词来源于媒介素养2。我国的相关研究始于1997年,学者卜卫对媒介素养进行界定,并指出媒介素养是包括判断、评估信息的价值以及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自此,国内学者开始逐渐关注网络素养。郑春晔等认为网络素养是包括网络媒介和信息的知识以及受众和媒介直接关系的认识及判断,且能够从信息网络中识别、获取、使用及创造电子信息的能力;贝静红指出网络素养包括网络道德素养、网络安全素养以及个体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和约束力,也包括满足个体网络需要的能力;另有学者认为网络素养是网络使用和网络社交的结合,包含自我控制力、网络认知、网络智慧、网络协作与参与等部分6。总之,网络素养属于
4、网络参与者的基本素养,是网络参与者所必须掌握的符合网络生态环境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包括:网络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能自觉遵守网络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定刀,它是网络参与者的思想意识和内在品质的综合表现。(二)高校网络舆情的归因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和社会舆论生态环境发生变革,每个个体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但与此同时,网络舆情传播也容易造成社会失序的不良影响。近年来,高校逐渐成为网络舆情的高发地带,高校舆情事件更是增速惊人。据统计,2020年高校全国重大舆情同比增加33%,较2018年增幅达到133%8O从舆情类型分布来看,2020年学生安全、
5、校园管理话题走热,相关事件占比最高,均为18%,如学生坠楼、研究生校内身亡、试点男女混住引争议等。学术不端类舆情占比为15%,违纪违法类舆情占比为10%,其中涉及高校教师贪污腐败、学生违法犯罪等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传播。综合分析,高校容易引发网络舆情,其缘由如下:(1)学生之间同质性作用的影响。大学生因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相互间很容易产生共情。同时,由于其对社会有较大的探索欲,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度较高。(2)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正义感和维权意识。大学生普遍更为关注社会公平、学校和社会热点等问题,若其不能正确分析判断相关问题,很可能会不断恶化舆论9。(3)网络情绪化趋向显著。当代大学生血气方刚,个性较强
6、,勇于在网络上表达个人观点和诉求,但因其价值观尚未成熟稳定,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洞察力,易被不当言论和错误思想蛊惑利用,从而导致网络舆情的进一步扩散。(4)网络平台的多元性。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渠道多元,大学生会利用多个平台使网络舆情产生更为广泛的交互传播。(5)网络参与热情较高。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友沟通、休闲娱乐、信息交互的平台,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能在短时间内扩散舆情。、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困境(-)网络环境中多元价值观的侵扰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隐匿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网络作为一个开放平台,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思维和心智还未成熟
7、,正处于发展完善的关键阶段,加之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特点,很容易被网络环境中各种价值观念及思维侵扰,特别是一些境外网站,存在很多抹黑和歪曲事实的内容,大学生因不能及时辨别这些不良信息,很容易受其影响,甚至是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而会产生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或者铤而走险做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信息传播也发生了从详到略长到短的转变,在这种快时代下,完整的信息被剥离、被分解,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再经过二次加工整理被网络社会快速传播,不仅模糊了大学生思维批判的视野,同时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事实产生误解,从而形成舆情或放大舆情。(二)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舆情 大学生 素养 培育 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