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知识应知应会.docx
《电梯安全知识应知应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安全知识应知应会.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对电梯来说,轿厢的坠落、“蹲底”、“冲顶”和“开门走梯”以及乘客的跌落等都会给乘客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当电梯的各种功能处于正常状态时,安全部件可以保证此类故障不会发生;在意外地发生了坠落、“蹲底”、“冲顶”故障时,安全部件能够保证乘客安全。电梯一旦出现故障,不但要尽快排除而且要查清原因并排除再次发生的可能。为了保证电梯在任何时候都不丧失其安全功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国家标准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都规定了电梯的安全部件需经核准的机构进行型式试验的认证,并且电梯在交付使用前和改造大修后均必须进行检验的要求;为了保证安全部件在需要动作时不致失效,同时还规定了需反复进行定期检验。这就使得安全
2、部件既不轻易动作,又要常备不懈。标准GB7588是从欧洲标准EN81转化而来的,我国又把它上升为强制性标准,从而使我国成了对电梯安全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三、如何应对意外状况一被困后不要强行逃生很多人被困电梯后,担心电梯内氧气不足会不会造成窒息、停在半空的电梯会不会突然掉下去,往往非常慌张,急于逃生。其实电梯是安全性很高的机电类设备,它的多种安全保护装置在不同状态下起作用,一旦任何一个信号输入不正常,电梯的自动保护都将起作用。乘客被困在轿内时,不要强行扒开轿门或企图从轿顶安全窗外爬逃生(安全窗仅供专业人员进行紧急救援或维修时使用),以防发生人身剪切或坠落伤亡事故。轿厢有通风孔,氧气充足,不会造成窒
3、息;在电梯底部有安全防坠落装置。防坠落装置将电梯牢牢卡在电梯两侧轨道的导轨上,使电梯不会掉下去;即使因突然停电,致使电梯困人,安全装置也会起作用,而且轿厢内的应急照明也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所以电梯因停电、安全装置动作、故障等原因发生乘客被困在轿内时,乘客应保持镇静,使用轿内报警装置电话、警铃按钮等通讯设备及时与电梯值班人员联络,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若电梯内通讯报警装置失效,可通过拨打手机等方式向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求救,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电话号码张贴在轿厢内的电梯信息卡上。若没有任何通讯工具,可拍打轿门向外界呼救(但请不要踢、踹门扇,以免造成设备损坏,延缓救援)。四、用文明的乘坐和操作来保障自
4、身的安全候梯时,严禁倚靠层门,以免影响层门开启或开门时跌入轿厢,甚至因层门误开(电梯故障)时坠入井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电梯门开启时,不要将手指放在正在开启的门板上,以防门板缩回时挤伤手指。进入轿厢前,应先等层门完全开启后看清轿厢是否停在该层站,进出轿厢时,注意拐仗、高跟鞋尖跟不要施力于层门地坎、轿门地坎或二者的缝隙中。切忌在轿厢出入口处逗留。轿厢承载超过额定载荷时会超载报警且电梯不能启动。用呼梯按钮召唤电梯后,电梯的控制系统会调度轿厢来到呼梯层站。如果你没有按动呼梯按钮而层门大开着,你切切不可闷着头就往里进,必须收住脚步仔细看清了:前面是轿厢还是万丈深渊;如果你按了呼梯按钮后层门仍然关闭着,
5、请你耐心等待,不要踢门、砸门、撬门或者设法打开门锁,也不要在层门前嬉戏打闹以致撞开层门。层门用关闭的姿态告诉乘客:它的后面是井道而不是轿厢。如果乘客用喜剧方式打开了层门,接着就可能有悲剧发生;乘客进出电梯时行动不要过分迟缓,不要长时间一脚踩楼层一脚踩轿厢。把一个完整的身体放在两个空间里,即意味着把有智慧的生命押在了没有生命的智慧上,是输不起的赌注。万一此时轿厢动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在运动的轿厢里不要蹦蹦跳跳,不要乱掘按钮。在电梯出现意外故障而突然停止运行的情况下,关在轿厢里的乘客最安全的对策是处变不惊,等待救援。请记住:轿厢是安全的空间,千方百计用“逃出”轿厢的办法进行自救往往是危险的选
6、择。电梯是一种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只须将良好的管理和文明的操作相配合,便完全有能力给乘客提供安全的服务。五、电梯的安全管理1、设备档案包括:机构及制度(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建立情况;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制定情况)设备档案(应逐台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人员档案(安全管理人员证件应在有效期内并有培训记录)2、电梯使用情况检查包括:作业人员(医院病床电梯,直接用于观光的额定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以及需要司机操作的电梯,应配备司机)、使用登记及警示标记(使用标志应固定在电梯的显著位置,电梯应在下次检验期限内;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应在易于为乘客注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梯 安全 知识 应知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