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头发菜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头发菜的故事.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有关头发菜的故事头发菜是出产在大西北干旱山区、荒漠碱滩的丝形地衣植物。因其形如黑色的头发丝而被人们起了个很形象又别致的名字一一头发菜。头发菜是一种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高档菜。在南方、尤其在国外,头发菜享有极高盛名。之前,头发菜虽然出产在北方,但北方人却很少有人吃它。一直以来,只有极个别有身份而又富足的人家,在招待贵客的宴席中上一个“曩发菜”,就是对客人的最高招待。与主人有对等以上身份的人才有口福享用。穷人家只有听的份儿,许多人甚至连“曩发菜”大名都没有听过。由此可见,吃头发菜代表着家庭的富有和身份的高贵。北方人吃的曩发菜,只是把摘尽杂草的发菜泡伤、洗净、切段。与鸡蛋、食盐、适量花椒(去鸡蛋腥味)
2、掺和搅匀,摊饼、卷拢、切段,上笼蒸熟既可上席。其实,它的味道并不怎么赢人。因头发菜价值很高,新、旧社会这里的劳动人民尤其是穷苦人,都把抓、拾头发菜当做养家醐口的一项仅次于农业的重要副业来搞。在大西北,尤其是古浪大靖一带,大多数贫困农民都有根据农时抽空抓、拾发菜的习惯。把发菜从地上抓起来到卖出去变成钱,是人们一个很长的劳动过程:准备抓发菜的人首先得用铁丝(有小米丝和黄米丝之分)、牛皮条扎抓子。扎抓子是个技术活,不是是谁就能扎的。还得有专用工具一一黄羊角。黄羊角尖上钻开仅容铁丝出入的孔。它是用来扳直铁丝、调整丝与丝距离、并把铁丝尖端扳出一定弯度、使之能够勾住发菜的专用工具。黄羊角结构细密,具有既刚
3、硬又有韧性的特质,长时间拿捏铁丝而不变形。只有它才能使铁丝乖乖听话一一想让它直就直,弯就弯。有了抓子才有了工具,也才有了抓发菜的条件。抓发菜是草干水枯季节的活。只有草干枯不挡挂了,抓子才有用武之地。其他季节有闲功夫的人,只能拿着针矛子去拾发菜。发菜虽然生长在干旱地区,可它也是靠雨水、特别是靠伏里天的热雨生长的一一高温下的阴雨天,是发菜飞速生长的最有利的时间和条件。近年来,家乡旱情加重,尤其是热雨罕见,发菜长速本已明显减慢。加之抓发菜的人增多,尤其是回民拿着一尺多宽的大抓子,见山头都被他们抓得澹土乱纲。他们把发菜连草一起抓堆、装回家去,濠在水缸里。发菜浸水比草重,加重了分量的发菜沉入缸底,他们捞
4、掉漂浮在水面的荒草,捞出发菜一一还减少了许多摘菜的功夫。可他们这种杀鸡取蛋的做法,极大地破坏了草原生态,毁掉了发菜生长、生存的环境与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了热雨和时间,断成节节子的发菜一一发菜的妈妈,因为没有草蔓勾挂和拦挡,一遇大雨只能顺水和滤土一起被洪水冲走,捎带到远方因此,当地的头发菜没有了出产,逼得人们要到内蒙古地界上去捡拾。内蒙古也被河州人抓发菜、周边人打沙米、揉黄毛柴籽儿破坏了草原生态。逼得他们全民护草原一一开着小车的、骑着摩托车的、骑马和骆驼的,满草原撵人、追人。尤其是见了拿抓子的人更是非打即骂,绝不容情一一他们知道,拿抓子抓发菜的人对草原破坏最烈。因此,家乡的人去蒙古拾发菜不
5、拿抓子。每人拿一根针矛子,背上十几天的口粮、饮用水、铺盖、锅碗等百斤以上东西,步行翻过近百里的旱麻岗,进到几百里以外没人居住的沙漠深处的柴棵地、石爹里去捡拾。这些地方的发菜,因不能像平原那样顺利延伸、生长,便依据地势,盘曲生长,形成盘坨。拾发菜的人一针矛子一坨菜,还基本没有或甚少杂草。差不多的人每天能拾三两以上净菜,手快的人能拾半斤或更多。内蒙人只顾大草原,很少注意这些地方,因此,在这里拾发菜的人们多能得手。但此举毕竟有偷窃质性,因为怕被发现,拾发菜的人得小心翼翼、处处设防。更兼夜住野外,遇上大风、雨雪天气,只能死挨。能找个石拉排钻进去避风雨,就是万幸。期间若被草原的主人发现,就会被没收拾择的
6、全部发菜和带去的口粮,来去一趟十来天的功夫就白搭了,有时还会被打骂。条件之艰苦、捡拾之不易,使人咂舌。拾发菜不易,择发菜亦不松活。发菜是长在草丛里的,抓下的发菜掺在草里面,得把发菜从杂草里抖出来。拿到家里再细心地把草一根一根地择尽。择发菜时,先要均匀地喷上水,上面盖上东西,捂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待发菜均匀吸收水分、充分柔韧后,才能随意翻动,撕扯起来才不断裂把择净的发菜摊开压平,细心包装压好。贩子来了,只准整块看,不能乱挖抓乱撕扯。就是因为每市斤有近二百元钱的高额回报,才使没处打工的人们不畏艰险地外出拾捡发菜的。如果顺当,手快的人一趟能弄回近千元钱的发菜!拾发菜成了农人农闲时的“淘金”行当。民
7、国初年,从临夏大河家逃难过来的张学君父子(现石坡村新井张氏祖先),在叫好台子先以抓发菜站住了脚根。在抓发菜养住家醐口的同时,租种土地,全力农耕,靠着精明算计,父子七人合力苦干,很快成了石坡村首富。昌灵山周围人们抓、拾的发菜,原本只卖给发菜贩子。包产到户之前,从没有一个当地人去南方贩卖过发菜。从一家一户农户手里收集发菜,进而贩运往南方广州的,多是甘肃临夏的回民。这里的人们习惯上称他们是“河州回子”。抓发菜、拾发菜的人卖给贩子的发菜价格,从几元、十几元、几十元到一百元,一直涨到一百八十元、二百元钱一九八六年,老城出了个叫白万才的女贩子,她把当地出产的头发菜贩到了广州。白万才是个完小没有毕业的青年妇
8、女。多少有些文化知识加上胆子大,就成了她敢于到外面闯世界的本钱。她第一次到广州贩发菜就轰动了古浪县一一一个农村妇女,竟然敢在广州贩卖发菜!当地人是从甘肃日报转载广州日报记者的报道,才知道古浪县老城乡妇女白万才在广州贩卖发菜的消息。原来,广州日报某记者发现一说北方话的妇女,拿着不多的发菜在广州街头叫卖,他以记者敏锐的洞察力,感到她不同于贩卖发菜的大贩子,觉得肯定极有新闻价值。便上前与白万才交流、沟通、挖掘。从而知道了白万才是拿着自己家乡的特产来广州贩卖的。于是,他发表了使白万才在当地轰动一时的消息。“白万才在广州贩卖发菜”的消息席卷昌灵山周围。并形成了很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一一许多做小买卖的男子汉
9、,自愧不如一个女人,竟然不敢到南方一试身手!于是,找白万才打听消息的、询问发菜价格的,以致后来跟她上广州贩发菜的人趋之若鹫一一连年届七十岁的雍好仁,也伙同袁泽显、崔永武等人,带上自己捡拾来的发菜,跟着白万才上广州去贩卖。头几趟,人们都小本钱试水一一拿二十斤左右发菜上广州逛一趟除去本钱、来去车费、吃住花销,还能落五百一一六百元钱。其实,这些钱都是节省下来的!北方人到南方,拿上厚实衣服,是那里就能将就一夜。没人舍得花钱去住那死贵死贵的旅店!如果住店,就没落的钱了,甚至不够花销。后来,人们路道熟了,胆子壮了,或借本钱、或赊发菜,再去时都比前次增加十斤以上发菜,一趟也能落千元以上的钱了。一时,跟着白万
10、才贩发菜的队伍在不断扩大,连大岭、龙泉、石坡都有人跟着她去第四次去,人多货多,队伍增大,已初具销售规模。白万才想找外国人或外商的门路,建立稳定的直接销货渠道。因为直到现在,她们也不知道一斤发菜卖给外国人能值多少钱!于是,她让大家伙分成几组,每天出摊叫卖,但暂不急于出货,以增加与外国人和外商接触的机会。她则独自一人拿着发菜逛街,寻找商机白万才队伍、货源的不断扩大,大有在广州另立山头的架势。西北发菜贩子大头目河州人马你拉,早已把这一情况听在耳内,看在眼里。他下决心要把这股目前还弱小,很快会变强变大的竞争对手扼杀在摇篮里。他已暗中网络了一批街旋子、小混混、地痞流氓,专门针对白万才她们的货源下手。这些
11、人以看货的质量、发菜干湿度为名,你撕一疙瘩发菜看看,说是水分太大,一边嫌弹,一边拿着发菜走了;他撕一疙瘩发菜看看,说是质量不行,拿着货扬长而去看摊人既不敢离摊追他们,又不敢与他们厮闹。眼睁睁看着那些地痞流氓混撕乱抢待醒过腔来急忙收摊,已是大批发菜被人白白拿走,损失已无可挽回须知,摘尽晒干的发菜,最忌硬撕乱分。硬撕乱分时菜丝被扯折拉断,成了干沫沫子,落在地上根本无法收拾,只能眼睁睁看着浪费掉!白万才她们的发菜被那么多流氓一撕一拿,加上断落在地的,每人损失都在三、五斤,个别的达到七、八斤这次受损最大的人是白万才。在那伙流氓胡撕混抢发菜时,看摊的人只能护住一处。因白万才不在现场,她的损失接近十斤。千辛万苦滚挠到了广州的十斤发菜,连本金就是三千多元人民币。这对白万才等人来说,无异于雪上落寒霜、痫腿上拿棒敲一一等于把这趟贩发菜的红利全部被抢走,往来车费、花销还得自己贴。刚刚起步就资金链断裂,使她们一蹶不振。白万才和她的一帮人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家乡。她想在广州建立直接向外国人销售发菜基地的梦想夭折了恶意竞争折断了白万才等人在商海翱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