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技术的应用专题.docx
《SPR技术的应用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PR技术的应用专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902年Wood在光学实验中发现SPR现象;1941年Fano解释了SPR现象;1971年Kretschmann为SPR传感器结构奠定了基础;1983年Liedberg将SPR用于IgG与其抗原的反应测定;n1987年Knoll等人开始SPR成像研究;1990年BiacoreAB公司开发出首台商品化SPR仪器;2016年SPR技术被正式收录到美国和日本药nn,m典。生物药分析检测方法之SPR技术!近年来,全球生物制药发展异常迅猛,新的生物药分析检测技术亦层出不穷,SPR技术作为其中一员,凭借着其突出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高重复性,在2016年被正式收录到美国和日本的药典(见美国药典USP39Ge
2、neralInformation/(1105)ImmunologicalTestMethods-SurfacePlasmonResonance章节和日本药典2016版JP17GeneralInformation/Biotechnological/BiologicalProducts-SurfacePlasmonResonance,Page2474-2478页)o小编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在SPR技术知识的海洋中游走多天,终于捞到了一点点干货,给大家分享一下。Q+SPR检测技术的可靠如何?全球生物制药发展异常迅猛,新的生物药分析检测技术亦层出不穷,SPR技术作为其中一员,凭借着其突出的准确性、稳定性
3、和高重复性,在2016年被正式收录到美国和日本的药典(见美国药典USP39GeneralInformation/(1105)ImmunologicalTestMethods-SurfacePlasmonResonance章节和日本药典2016版JP17GeneralInformation/Biotechnological/BiologicalProducts-SurfacePlasmonResonance,Page2474-2478页)oQ+SPR到底是不是拉曼光谱?QI什么是SPR?SPR(Surfaceplasmonresonance),被称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又称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本质上
4、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Q2SPR技术检测原理是什么?首先,回顾几个物理概念:等离子体:通常指由密度相当高的自由正、负电荷组成的气体,其中正、负带电粒子数目几乎相等,对外呈现电中性,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与固态、液态和气态并列,成为物质的第四态,宇宙中大部分物质处于等离子状态。金属表面等离子波:把金属的价电子看成是均匀正电荷背景下运动的电子气体,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等离子体。因为金属中的价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入射光可能激起电子气的纵向振动,振动产生的电荷密度波,沿着金属和电介质的界面传播,形成表面等离子波。消逝波: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到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某一临界角(光线远离法线)时,折射光线将会
5、消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并且入射角大于一定角度时,当以波动光学的角度来研究全反射时,人们发现当入射光到达界面时并不是直接产生反射光,而是先透过光疏介质约一个波长的深度,再沿界面流动约半个波长再返回光密介质,而光的总能量没有发生改变,则透过光疏介质的波被称为消逝波(见下图)。现在,我们来看看SPR的检测原理:当光源发出的P偏振光(电磁波)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棱镜中,在棱镜与金属的界面处将发生反射和折射,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发生全内反射,在全内反射佐情况下,电场在金属与棱镜的界面处并不立即消失,而是向金属介质中传输振幅呈指数衰减的消逝波,同时引发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产生
6、表面等离子波,当金属表面等离子波与消逝波发生共振时,检测到的反射光强度会大幅度地减弱,能量从光子转移到表面等离子,入射光的大部分能量被金属表面等离子波吸收,使得反射光的能量急剧减少当入射光波长固定时,反射光强度是入射角的函数,其中反射光强度最低时所对应的入射角为共振角(ResonanceAngle)0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对附着在金属薄膜表面的介质折射率非常敏感,当表面介质的属性改变或者附着量改变时,共振角将不同。因此,SPR谱(共振角的变化VS时间)能够反映与金属膜表面接触的体系的变化。ConjugatedDextranMetalSurfacePrismReflected卬Abtd-sC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PR 技术 应用 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