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感恩.docx
《一个村庄的感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村庄的感恩.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个村庄的感恩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村庄之多浩若繁星,每一个村庄的名称,或家常平凡、或别致隽永,都有自己极其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渊源。名称一旦形成,便世代相袭、亘古不变。即使搬迁到了千里万里之外,往往旧名不变。如在敦煌,就有兰州村、河州村这些让人好奇的村庄,就是清朝年间为强化边防从甘肃河东搬迁而来。岁月流转,沧海桑田,虽然和老家早已没有任何联系,更没有熟悉的人,但村庄犹如承系了一种精神灵魂,深深地嵌入在人们的记忆。这是精神寄托、灵魂依系,也是血脉传承、德泽千秋。我的家乡古浪县土门镇,明朝时叫哨马营,是官兵和残元势力的决战前线。据说明万历年间平定残元后,从陕西省丹凤县土门镇迁来了一批移民,从此,有
2、了一个能挣银子的土门子。许多村庄的名称,往往还与某个大事件紧密相联。据说河南省平顶山市有一个村庄叫泥车村,传说当年孔老夫子周游列国、讲学到此,适逢阴雨连绵车陷泥泞,这个村子就成了“泥车村”。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区,有一个村庄叫感恩新村,就是一个标志性的名称,是古浪县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过程中的一块丰碑,也是古浪县脱贫攻坚累累硕果中靓丽的一道风景。我到访感恩新村时,正是农历四月初三。一场新雨过后,蓝天、白云、飞鸟;红瓦、绿柳、鲜花美景里衬托出村庄的盛春。走进村庄,迎面是一个很大的广场,非常整洁漂亮。广场后面就是社区办事大厅。来办事的人们络绎不绝,一个个抱着希望而来,笑容满面
3、离去。看得出,心田的春意,远远胜过了四野的景致。我就是在这个办事大厅里见到了社区党总支马书记。说起“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来,他似乎恍若隔世,感慨万千。马书记,50多岁,初中文化。搬迁前,他是铁柜山上中团庄村的文书,是山里少有的文化人。他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中团庄村,被称为古浪县贫困第一村,而感恩新村的许多村民就来自这个村。常理讲,毫无疑问村庄的名称应该叫中团庄村。然而,结果出乎了我们的意外。铁柜山,海拔2700米,山大沟深,靠天吃饭。中团村就是山顶上的贫困村,正可谓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自建国以来,扶贫几十年,仍是贫困村,是古浪县高海拔贫困山区的一个缩影。聊起扶贫这件事,马书记感慨万千。他说,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个 村庄 感恩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