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实务研究.docx
《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实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实务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实务研究张国军陈新刚摘要:羁押必要性审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建议的采纳率不高,羁押量总体未见明显改观。建议修改完善刑事诉讼法第93条的规定。逐步构建羁押必要性审查建议权、要求权和决定权并行的制度。完善配套监管机制和处罚制度,确保非羁押强制措施能够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替代羁押措施的作用。提高羁押必要性审查建议的采纳率。Key:羁押必要性审查强制措施逮捕刑事执行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这条规定以基本法律的形式确立
2、了我国刑事羁押救济制度的框架,赋予检察机关进行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法定职责,填补了刑事强制措施复审制度上的空白。通过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可以减少不必要或者不当的羁押,防止一捕到底、一押到底和刑罚提前透支,降低羁押率,节约司法成本,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一、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职权配置模式及特点2016年1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人民检察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规定(试行),明确规定羁押必要性审查由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统一办理,侦监、公诉等部门予以配合。实践中,负责审查的部门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履行刑事执行检察职责的派出机构,一种是普通人民检察院的刑事执行检察部门。
3、一般来讲,地市级人民检察院派设的刑事执行检察院行使县一级人民检察院职权,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中所遇到的问题更具有代表性。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相对客观中立。刑事执行检察部门不参与原案的承办,相对于参与原案办理的单位和人员来讲立场是超脱的。第二,柔性。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结论具有非强制性,审查结论仅仅是提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不具有强制约束力,是否采纳建议,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自行决定。第三,获取案件信息不便利。由于刑事执行检察部门不掌握案情,特别是在地级市设立的履行刑事执行检察职责的派出机构
4、,获取市县(区)两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案件信息资料时,存在较多困难。二、基层检察机关办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现状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主要由基层人民检察院办理。以S地级市为例,S市下辖三个县、区,S市看守所是该市唯一一所看守所,近年来常押量在450人左右。履行刑事执行检察职责的H检察院是S市人民检察院的派出院,行使县一级人民检察院职权,该院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由派驻看守所检察室负责。近3年来,该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具体情况如下:受理78件78人,从案件来源看,依职权立案审查42件,依申请立案审查36件(其中在押人员申请10件,在押人员近亲属申请22件,辩护律师申请4件),羁押必要
5、性审查案件以驻所检察室依职权发现为主。从案件审查启动的诉讼阶段来看,公安机关侦查阶段20件,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15件,法院审判阶段43件,覆盖了从侦查、审查起诉乃至审判的全过程。从审查的案件类型来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积极赔偿经济损失,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的交通肇事案件35件、故意伤害罪(轻伤、重伤)案件15件,涉案价值不大、积极退赔退赃的盗窃案件4件,妨害公务案件3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未成年人的案件2件,职务犯罪案件1件,其他案件18件。从总体上看,受理案件的类型呈多样化。该院对于不符合立案条件或有继续羁押必要的4件4人,依法驳回申请或及时予以答复。其余74件74人,该院经初审认为符合变更
6、强制措施条件无继续羁押的必要,但在征求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以下简称办案单位)意见时,办案单位明确表示其中15件15人有继续羁押的必要;征求意见后该院实际发出变更强制措施建议书59件59人,办案单位采纳建议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52件52人,未采纳7件7人。总体上看羁押必要性审查建议的被采纳率约为70%,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建议的采纳率不高。从上述数据来看,每年S市经羁押必要性审查后被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10人至20人,对羁押率减少的贡献不大。但是另一方面,每年S市各县、区捕后持续羁押至法院判决缓刑的大约有10人至20人,另有不少较轻实刑判决。这表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
7、尚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功能,这项工作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制约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推进的因素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比例低,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建议的采纳率不高,羁押量总体未见明显下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刑事执行检察部门本身不是原案件的承办部门,需要原案办案单位的配合、支持方能顺利推进审查工作,但是自2013年确立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以来,检察机关尚未与公安机关、审判机关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协调、配合支持和反馈机制,有时原案办案单位消趣配合、不配合、扯皮推诿,影响工作。(二)司法理念存在偏差,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受排斥由于司法理念和人权观念的偏差,相当多的刑事案件办案人员认为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羁押 必要性 审查 实务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