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技术操作手册.docx
《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技术操作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技术操作手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附件2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技术操作手册一、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方法(一)准备工作。1 .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2 .试验前空腹时间应为8T4小时,可饮水,不吸烟、不饮酒、不喝咖啡,可做日常活动。3 .试验前停用避孕药物1周。其他影响糖耐量的药物,如利尿剂、0肾上腺素能阻滞剂、阿斯匹林、烟酸、可乐定、苯妥英钠、锂、苯嘎嗪等应停用3-4天。服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做糖耐量试验。4 .确诊为糖尿病者不做糖耐量试验。(二)试验过程。1 .试验应于早上79时开始,受试者空腹,于5分钟内服完溶于250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g,儿童每公斤体重1.75g,总量不超过7
2、5g。2 .应从服糖后第一口开始计时。3 .立即或尽早测定血糖(不应超过3小时)。4 .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进食,不喝茶、咖啡或酒类,不吸烟,不做剧烈活动,也不应绝对卧床休息。二、糖尿病诊断标准(一)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任意时间(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空腹(指空腹状态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126mg/dl)或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o(二)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择日重复测定血糖明确诊断。三、糖尿病的分型(WHO,
3、1999)(-)1型糖尿病。1 .免疫介导性。2 .特发性。(-)2型糖尿病。(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1 .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2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3 .胰腺外分泌疾病。4 .内分泌疾病。5 .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6 .感染所致。7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四)妊娠糖尿病。四、糖尿病的控制目标理想良好血糖(mmol/L)空腹4.4-6.1非空腹4.4-8.0糖化血红蛋白(%)6.5血压(mmHg)130/80体重指数(kg/m?)男性25女性24胆固醇(mmo1/L)4.5甘油三酯(mmol/L)1.1(mmo1/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7.010.06.5-7.5
4、7.5130/80-140/90274.51.5-2.21. 1-0.92. 6-3.3140/9027266.02.23.3(mmo1/L)注:老年糖尿病人群控制血糖在良好目标即可。五、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一)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脉类、双胭类、嘎哇烷二酮类、a-糖甘酶抑制剂、格列奈类药物等。(二)胰岛素。包括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及预混类似物胰岛素等。六、糖尿病高危人群确定(一)有糖调节受损史*。(二)年龄)45岁。(三)肥胖(BMI28kg/m2)(四)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五)妊娠糖尿病史。(六)高血压(血压140/90mmHg)。(七
5、)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435mg/dL(0.91mmol/L)及甘油三酯250mg/dL(2.75mmol/L)。(A)心脑血管疾病。注:*为重点人群。七、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一)血糖的自我监测。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对于改善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治疗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测量血糖也是防止低血糖的重要措施。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和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自测血糖,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也最好自测血糖。医生或糖尿病教育者应每年检查12次患者的自我监测水平,尤其当自我监测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相符时,必须检查其监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情况(包括对照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监测和自我血糖监测的一致
6、性)。血糖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血糖自我监测的频次与测定时间因人而异。血糖控制稳定的2性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周测定一次空腹和餐后血糖,最好测定选择不同时间段的餐后血糖。如第一周测定空腹和早餐后2小时消失血糖、第二周可测定空腹和午餐后2小时血糖,依此类推。如果有低血糖表现,需要加测血糖。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且血糖相对稳定的患者可每周监测一日血糖,测定4次为好。1型糖尿病患者也应根据血糖稳定情况和是否需要调整胰岛素及一些特殊情况来决定每日监测血糖的频次。血糖稳定且有条件者,可每周选2-3天测血糖,一天测定4次血糖,如空腹和三餐后、三餐前和睡前。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的血糖,进一步了解患者全天的血糖控
7、制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生病时或剧烈运动之前应增加监测次数。生病或血糖20mmol/L时,应同时测定血酮或尿酮体。检测时间: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如有空腹高血糖,应监测夜间的血糖。血糖控制良好并稳定者监测的次数可更少。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患有其他急性病者应每日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血浆葡萄糖水平比全血葡萄糖水平高10%-15%,在解释血糖水平时应注意所采用的仪器是检测的血浆葡萄糖还是全血葡萄糖。(二)低血糖的预防。1,预防低血糖的关键是要让正在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了解低血糖症的危害性和常见诱因。2.患者应熟悉低血糖的症状以及自我处理低血糖症的方法。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管理模式 推广 项目 技术 操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