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八上课文10《答谢中书书》听课笔记.docx
《统编八上课文10《答谢中书书》听课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八上课文10《答谢中书书》听课笔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统编八上课文10答谢中书书听课笔记一、教材分析统编八上第三单元是一个古代诗文教学单元,所选作品皆为古人歌咏山水之作,读之可以令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编者在单元导语中提示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首先,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感知内容大意;接着,在反复诵读中,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古人笔下山川风物之美,体会古人寄寓其中的情感;最后,还要一边学习课文,一边夯实文言基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答谢中书书是第10课短文二篇中的第一篇短文(另一篇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作者陶弘景在写给谢中书的书信中,借由对“山川之美”的吟诵赞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甘愿隐居山林的志向。本文课后习
2、题共五道,其中,前三道为“思考探究”题,第一题要求学生在朗读并背诵课文的基础上,从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感知两篇短文不同的美感,第二题要求学生在读懂答谢中书书中所写景物特点的同时,聚焦结尾的关键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思考陶弘景的言外之意,第三题让学生在细读体会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心境的同时,知人论世,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与苏轼生平、思想等方面的内容,谈谈对“闲人”的理解。余下两道习题为“积累拓展”题,第四题引导学生关注答谢中书书中部分词句中加点字的含义,感受作者的用词之妙,第五题让学生从课文两篇短文中二选其一,将之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用白话语言的形式,表现作者笔下的山川之美,自然
3、之趣。二、听课笔记开课伊始,教师以“中学生有三怕”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之后,点明”本文虽然是下学期要学的课文,但全文仅68个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信心。揭题之后,教师一边指名读题,一边带着学生解读课题。第一名学生起立读题之后,教师依据该生朗读情况一一“答谢中书/书”,既肯定学生朗读直觉的准确,又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一一诫子书一一读懂题中之“书”的含义,随后,教师依据第二名学生的朗读情况一一“答/谢中书/书”,在学生猜测“谢中书”乃为人名之后,教师联系“杜甫曾任工部检校员外郎,因而世称杜工部”的文学常识,进一步了解古人以官职代人名的传统。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出示资料,让学生进一
4、步了解“谢中书”:谢中书,即谢征(公元500536年),字玄度,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少有才名,曾任中书舍人,起草诏令,参与机密。最后,学生口述题目意思之后,教师小结如何读懂课题的学法:先凭直觉读题,再联系旧知诫子书,最后了解官职代人名之传统。解题结束,教师以“文言文本无标点”为由,去掉课文中间40个字的标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试加标点,开始对文中写景部分的初读感知。学生自学结束,教师指名朗读,依据学生朗读情况,对“晓雾将歇”之“歇”进行纠音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写景部分四字句式的特殊结构特点,全班齐读语段。接着,教师通过对“四字句式,读来齐整”的形式特点,揭示课文乃是骈文,并通过微课,
5、让学生沿着“什么是骈文一一骈文的起源与发展一一骈文利弊谈一一骈文的衰亡一一关于答谢中书书句式特征与朗读处理”的线索了解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骈,指两马并驾,俪,指夫妻成双,“骈俪”的名称正概括了这两种文体的主要特色:句式两两相对,讲究对仗、排比、用典和一定声律要求。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体。骈文的发展历史:骈文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但那个时期的文献典籍、诸子百家、民间谣谚中的骈辞俪句纯出于自然,不是作者的有意追求,到了汉代,文人创作中对形式美的追求,特别是对对偶、辞采、声韵等有了刻意讲求,发展到建安曹魏之时,骈文真正形成并渐趋成熟,于南北朝后期盛行一时。骈文的利弊谈:骈
6、文是中华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历代骈文家运用多种方式雕饰辞藻、锤炼词句,又追求精工对偶、灵活使用多样化句式,巧妙运用典故,以此增加行文美,同时以四声的不同组合、平仄声的合理搭配,来实现骈文的声韵美,在中国文学形式美的创造上为后世文学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对唐代文学的繁荣以及以后各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优秀的代表作有: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北朝庾信的哀江南赋、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选入课文的与朱元思书与答谢中书书,合称为骈体书信文的“双璧”。骈文的衰弱:骈体文发展到后期,出现了过于雕琢形式而导致的华而不实、缺乏真情实感与内容的弊端。它没有继承言志、载道的传统,精湛的形式
7、技巧,有时反而会影响到内容的准确表达,最终出现文气衰弱、文风华靡的不良现象而慢慢衰亡。关于答谢中书书句式特征与朗读处理:作为早期的骈体书信文,本文的句式有骈散结合的特点。骈文更多追求意态和感觉上的均衡美,但如果通篇如此,则容易显得僵化。本文最后的两句散句,使文章四平八稳的意气得到舒缓,在变化中富有情趣,这也是早期的骈体文在表情达意上舒展自然的体现。我们诵读的时候,前面的四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最后的两句,则要努力舒缓下来,如同画外音一般,徐徐道来。学生看完微课,教师以“课文为什么没有一骈到底”和“朗读课文时,文中的四字句与其他句子有什么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两个问题,及检测学生对微课内容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答谢中书书 统编 课文 10 答谢 中书书 听课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