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汽配行业2021年展望:变革向新之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汽配行业2021年展望:变革向新之年.docx(4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重点图表图1:汽车月销量今年触底,开启持续复苏周期图2:新能源车2021年将进入强劲增长周期30025020015010050r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 300% 250% 200% 150% 100%50% 0%T -50%M 吟、帆、q? T? 6、0?资料来源:中汽协、(香港)r 400% 350%图3:未来五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大幅上升图4:豪华品牌车市占率逐年上升(不含进100% r90%80%70% -60% .50% .40%30%20%10%0%自主品牌主流合资品牌豪华品牌8.8切10.7%501 。51.4%56 砾52.6。二1.8%I I。I I IIIIII2015201
2、620172018201920201-10 月资料来源:乘联会、(香港)图5:铁锂动力电池月度装车量占比大幅回升资料来源: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香港)资料来源:CA4 Group预测、(香港)4 4 6 8 8 9 12 3 5 5 5 7: : : : : -111 1111目录重点图表1、2020年触底,2021年开始持续复苏 2、明年行业受内生增长及政策双轮驱动 3、行.业变革加速,产业链重构二、整车:2021年新能源车进入爆发期1、今年下半年已快速复苏,有望延续至明年 2、需求端:私人购车拉动,市场接受度大幅上升3、供给端:优质车型增多,行业百花齐放4、新能源破局:自主品牌突围,产品
3、线上移 5、政策端:发布路线图提高长期确定性,实行差异化交通管理三、零部件:创新加快,赛道切换1、动力电池和轻量化是最值得关注新赛道2、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回升,重塑竞争格局 3、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强劲增长四、明年豪华车强劲增长1、行业二季度快速复苏,下半年加速增长.2、多重因素驱动今年豪华车强劲增长3、2021年豪华车市场展望乐观4、三大豪华品牌2021年产品线和战略布局五、投资策略1、投资策略.2、重点推荐股票六、重点公司分析1、2、3、4、5、6、比亚迪(1211 HK,买入).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福耀玻璃敏实集团中升控股(175 HK,买入)(2333 HK,买入)(3606 HK,买入)(4
4、25 HK,买入)(881 HK,买入)1112 4 6 6 6 7 7 8 9 0 1222222 2 2 2 2 2 2 2 3 3 3行也估值比较财务预测表-、行业复苏,变革加速1、2020年触底, 2021年开始持续复苏2020年,国内经济放缓,叠加疫情冲击,中低端车客户群购买力下降大,行业延续调整,预计全年销量同比降幅收窄至3%以内。受益于政府密集出台支持性政策,以及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行业显著恢复,全年销量先抑后扬,为2021年的行业持续复苏奠定良好基础。我们预计2021年行业结束连续3年调整,进入复苏周期,全年销量同比增长10%,上下半年增速前高后低。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5、。图7:中国汽车行业增长周期及驱动因素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需求肉放后第二那长高峰需求潜力释放;信贷收紧刺激经济增长推出汽车行业优惠政策。进入汽车社会第一轮高增长。市提的撑洛城放支凹购加释求售数济业W上销基经下行增力。长、速速压升增大增降低”分区行六准部地实国标50%J40%- 30%-20%-10%-0%-10%-20%OLCXJCOb99Z860LCICO b un9ZOO6LULLJUJOOOOOOOOO O LL LLL LLOlNOOOOOOOOOOOOOOOOOOOOcxicxiCMCJCMCNCJCXJC
6、MCNCXJCXJCMCNCXJCMCNCXJCXJCMCNCXJCXJooo中国汽车销显(左轴万辆)同比增长(右轴)资料来源:中汽协、(香港)预测图8 : 1-10月行业销量(单位:万辆, % )10月销量110月销量10月环比10月同比1-10月同比汽车257.31969.90.112.5-4.7乘用车211.01549.50.89.3-9.9轿车94.6717.6-1.55.6-13.6SUV100.2723.41.914.6-3.1MPV12.378.410.0-5.8-29.5交叉型乘用车3.830.20.226.1-4.6商用车46.4420.4-2.830.120.9客车4.33
7、3.8-0.820.6-6.6货车42.1386.6-3.031.124.1其中:半挂牵引车7.171.2-5.654.553.6资料来源:中汽协、(香猿奔非完整6.359.5-12.740.223.72、明年行业受内生增长及政策双轮驱动1)内部因素:疫情对中低端车影响消退。占销售比重大的中低端车客户的购买力修复,带动中低端车销量企稳回升。最具代表性的自主龙头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的月销量分别在4月/5月开始同比转正,下半年维持较高增长。消费升级及产业升级衍生新市场。消费升级及产业升级的长逻辑不变,首购、换购、增购需求持续释放;行业向新四化加速变革,衍生出新的市场。汽车越来越超越单纯的出行功能,科
8、技、娱乐属性增强,品质感、体验感更加完善,给予消费者更多换购、增购的理由。基于此,能持续优化供给,顺应消费升级潮流的车企将在这一块增量蛋糕中获取更多份额。行业库存水平健康整体供需均衡。今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库存状况整体改善,8/9/10月行业库存系数分别为1.91/1.50/1.56,处于相对合理范围,反映终端需求尤其比重较高的中低端车型需求复苏良好,销量增长可以持续。同比低基数。持续三年行业整合期叠加新冠疫情冲击,2021年同比基数偏低。今年一季度乘用车销量同比暴跌45.4%,前10月乘用车销量规模为1,550万辆,相对2019年同期下降9.9%,相对2017年同期降幅达20.5%,因此202
9、1年同比基数偏低,尤其上半年有望取得双位数同比增长。中国汽车市场远未到成熟饱和阶段,刚性需求依然庞大。201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2.6亿辆,对应千人保有量为186辆,距离欧美成熟汽车市场千人保有量超500辆十分遥远,对比亚洲发达经济体韩国408辆也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的市场渗透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图9: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仍偏低(2019年)资料来源:交通部、(香港)图10: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趋于上升资料来源:中汽协、(香港)2)政策因素:政策导向正面:政府保就业抓汽车,挖掘消费潜力。2020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对今年下半年的行业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年末
10、,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部委频繁表态,将继续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汽车消费。基于汽车行业在保就业、促消费方面意义重大(2020年前10月汽车类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8%),且行业处于复苏周期,此时推动汽车消费的政策成本低,效益好,我们认为2021年政府将延续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基调,全年政策导向正面。政策工具多元:增加汽车号牌、汽车下乡、淘汰国三旧车等政策拉动增长。我们始终认为,放松限购是政策成本最低,效果最直接的消费刺激政策,估计全部限购城市被抑制的汽车需求达258万辆(相当于行业销量10%)。我国从今年7月开始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下乡车型4个月的销量已经接近10万辆。图11:
11、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资料来源:中国汽乍流通协会、(杏港)3、行业变革加速,产业链重构我们预计明年开始,汽车行业的变革开始加速。汽车产业变革的动力来源于儿个方面:1)新能源化、智能化、互联化推动行业变革传统动力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变。“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技术成为新的汽车核心技术,围绕“三电”将出现并行传统动力系统产业链的全新产业链,以及与新能源汽车匹配的充电/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体系。智能化、互联化成为新的核心技术汽车产品突破性变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技术也将成为新的汽乍核心技术,并推动汽车产业迎来新开发模式、新生产模式、新使用模式、新维护模式、新基础设施、新H1行生
12、态圈,进而催生出全新的产业生态系统。汽车产品也将发生六大突破性变化:一是由信息孤岛向智能终端转变;二是由人驾驶车向车自动驾驶转变;三是由耗能机械向可移动的储能供能单元转变;四是由拥有使用向共享使用转变;五是由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六是由移动工具向出行服务转变。跨界创新,产业链重构。未来汽车产业将以出行、互联、共享、服务等全新特征,推动汽车研发、制造、服务的一体化和基于数据驱动的服务。跨界融合创新带来生态重构新机遇,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汽车”为核心的汽车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将带来生态重构的主要载体。图12:汽车产业深刻变革新核心技术(三电)+新基础设施(充电)1新汽车产品(移动+储能+供能)一
13、新产业链条(并行)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院、(香港)新核心技术(云+管+端+智能)+新制造模式(C2B+B2B) +新开发模式(众筹众包+软硬分离)+新使用模式(汽车共享,自动驾驶)+新维护模式(金融.保险)+新基础设施(道路+环境)一新汽车产品(移动+伙伴)一新出行生态圈(交通服务无边界)价值体雷提升未来汽车价值链:制造+服务未来移动出行孕育着无限多的可能设计研发产品销售制造组装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院、(香港)二新角色消费者出行接口提供者繁朦动力系统方蠹f OEM案梃供者运营系统提供者门动驾驶部件提供者Tier 2-n supplier电子部件提供者2)汽车产业价值链总量上升、重心后移传统汽车产业价值链聚焦“制造”,而未来汽车产业价值链,受益于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价值增值,将是“新制造+新服务”的集成。其中,“新制造”将包含低碳化、智能化、信息化相关新技术和智能制造,“新服务”则不仅体现在价值曲线的后端,而且将贯穿于设计研发、采购物流、生产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汽车产业价值链将呈现“总量上升、重心后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总量上升意味着汽车产业价值体量将整体上扬,比以前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