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的本质》读后感.docx
《教师《学习的本质》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学习的本质》读后感.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师学习的本质读后感阅读法国生物学家与教育科学博士安德烈焦耳当学习的本质一书,使我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学习有了更深的思考。学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迁移知识,应用于生活场景中。对于一个人来说,激发学习动机,“炼制”知识,理解知识,记忆知识,调用知识,只有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实现知识迁移,用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卢梭爱弥儿有言:让孩子产生学习欲望,那么一切方法都会是好方法。没有动力就不会学习,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呢? “胡萝卜”和“大棒”这两种方法是常用的方法,但是产生的效果是短暂的。动机
2、的真正来源是人的内在需求。上届学生接力写书兴趣浓厚,源于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许多学生读了校小说,聊书时,学生总喜欢将书中人物和班级同学对号入座,谈论班级哪些人和事,像书中哪个人哪件事。学生提议:把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书。爱读书的学生积极响应,参与热情高涨。为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学生决定自由结组,接力写书。学生课间主动探讨,请教老师。从合作伙伴到主题选材,从拟定书名到构思成文,从绘制插图到有目的阅读,整个操作过程,学生自愿参与,老师只做倾听者,建议者,欣赏者,一改惯常的说教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交流过程中,老师用欣赏的眼光去表扬优点,鼓励进步,学生评价时也需要肯定闪光点,学习借
3、鉴同伴好的表达和创意。学生在正面强化中,得到了肯定,获得了付出后的喜悦。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冲动,许多学生主动参与,变一周一篇为一天一篇。尽管开始书写时有许多语言弊病,在不断主动写作中,在输出倒逼输入的有目的阅读中,学生的书写内容越来越丰富,语言越来越流畅。读了学习的本质,究其原因,就是正面强化唤醒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正面评价给了学生坚持的动力。持续的坚持,学生在书写中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写而读,更有效地规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辩能力。二、“炼制”知识。学生光有兴趣还不够,还要主动去“炼制”知识。“人在打铁中成为铁匠,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站在岸上看游泳的人,永远也学不会游
4、泳。只有自己亲身经历在水中的扑腾才会逐渐学会游泳。看别人骑车永远也学不会骑车。只有自己亲历和自行车的跌倒爬起,才会驾驭驱使自行车为自己所用。知识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只听老师讲解,自己不在阅读、实践、体验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可能就不会真正掌握一门学科。想到一个绘本故事鱼和青蛙的故事: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俩是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因鱼不能离开水,只好让青蛙独自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青蛙告诉他外面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椅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这时,在鱼的脑海里出现的牛的形象鱼牛:在鱼的身体上
5、加上了它听到的牛的特征。对于鱼来说这种结果是合理的,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息,并将该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 “鱼牛”的形象。对鱼而言,对各种鱼的认识就是他的元认知。听青蛙的介绍只能说积攒一些信息,并不能称为学习。把鱼带到牛面前看一看,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同样,学生也靠自己的元认知理解世界,解码信息。学生只听老师的讲解,可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真正在体验中丰富自己的认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经验,在表达交流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炼制”知识才有意义。三、理解知识。在“炼制”知识意义过程中,由于元认知的影响,像故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的本质 教师 学习 本质 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