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物的分类研究.docx
《大运河文物的分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运河文物的分类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大运河文物的分类研究安秋州摘要: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社会各界的目光聚焦于此,与大运河相关的博物馆与主题展览日渐增多,因此对大运河文物的征集、整理及展出成为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但大运河文物涉及的范围极广,按照普通的文物分类标准进行相关工作,难以准确描述相关文物的特性,进而增加相关工作展开的困难程度。针对大运河文物进行重新分类,可以有效改善文物征集及整理的效率及难度。Key:大运河;文物分类;博物馆;范例;天津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以“大运河”为主题的博物馆以及相关展览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虽良莠不齐,但也不乏精品。此类
2、博物馆及展览的增加,加大了对运河类文物的需求。大运河因其自身时间跨度长、影响范围大、延伸意义广,进而造成大运河类文物呈现出纷繁复杂甚至是难以鉴别的情况,因此需要对大运河文物进行分类研究,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对大运河文物的筛选、征集和管理工作。由于文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文物的种类划分有多种标准,按照传统文物分类标准,或以时间分类,或以区域分类,或以存在形态分类,或以质地分类等,以任何单一的类型划分均不能满足大运河类文物的分类需求。因此,对大运河类文物的分类应该用创新的方式进行归类。对大运河文物进行分类,按照其存在形态可以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大类。其中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不以时间为分类标准
3、,而以其功能和属性进行分类,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类,即运河工程类、运河管理类、运河文化类。第一类为运河工程类,主要包括运河上的河道(运河河道、引水河河道、减水河河道等)、河堤、桥梁、闸坝(减水闸、船闸等)、枢纽系统、分水系统、疏淤系统等,是为保证运河水系正常运行而人为修建的水利科技类遗存。如天津南运河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的马厂减水闸,即今九宣闸。第二类为运河管理类,主要包括运河沿线的河道机构、漕运机构、盐运机构、税收机构、粮仓、码头、纤道等,是为确保运河漕运、运输及货物集散而设立的功能性遗存。如至元十六年(1279)元政府在直沽设立的广通仓,至元二十五年(1288)在武清河西务建立的“河西
4、务十四仓”,正统十一年(1446)在河西务设立的钞关,清康熙七年(1668)由北京移驻天津的巡盐御史署。今除武清“河西务十四仓”遗址尚存以外,其他遗存已经消亡。第三类为运河文化类,此类遗存包含范围较大,恐不能一一列举,其主要包括与运河相关的庙宇、祠堂、墓葬、城市遗址、碑刻、园林、学院、书院、贡院、会馆、特色建筑等遗存。庙宇类如建于元朝延祐年间的天妃灵慈宫,1900年被焚毁,1905年重建正殿,现只存基址,2002年在原址上建设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近年考古发现,元朝始建和明清历次重建的基址皆存,遗址堆积厚3米余。出士有重修敕建天妃灵慈宫碑记(碑额残块)和元、明、清各个时期的陶瓷残片等。又如建
5、于元泰定三年(1326)的天后宫,原名天妃宫,坐落在古文化街正中、三岔河口的西岸,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天后宫明代永乐元年重建,坐西朝东,面对海河,由山门、牌坊、前殿、大殿等组成。1954年被天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刻类如天津市武清区御碑亭中康熙帝手书的导流济运碑,反映了康熙三十八年(1699)北运河洪水溃坝,康熙帝亲视令建减水坝的指示。会馆类如光绪三十三年(1907),天津海关道广东人唐绍仪集资兴建的广东会馆,原址位于天津城内鼓楼南大街原盐运使署旧址,1985年大修后改为天津戏剧博物馆,今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学院类如明正统元年(1436)天津始建的卫学,是天津地方教育官学和尊
6、孔的庙宇。清雍正时期,天津改卫为州,改卫学为州学,后升州为府,另置天津县,州学又改为府学。清雍正十二年(1734)在府学西侧增建县学,形成府、县学宫并列的格局,今天津文庙博物馆。对可移动文物的分类,还应结合文物本身与大运河之间的关联程度及属性进行分类,可分为辅助类文物、直接类文物、间接类文物三类。这三种分类主要考虑将时间跨度、质地、区域等因素在文物分类中的影响减至最小,同时将文物的出土地、传承历史、功能、属性等因素,归入该文物与大运河的关联度中,用简化处理的方式理清文物分类中烦琐的项目。一是辅助类文物。一般来说此类文物与大运河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相关展览中,多用于说明时代背景、丰满人物形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运河 文物 分类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