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探索与反思.docx
《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探索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探索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探索与反思2018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意味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我国正式走向立法规范。该项制度的实施具有其充分的合理性,是推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探索。我市检察院作为基层检察院贯彻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已经有近一年时间,有必要对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梳理值得关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以期对后期的检察工作更好的开展有所助益。一、认罪认的从宽制度的合理性分析(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体现以审判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审判中心主义的核心要义是庭审实质化,在庭审中证据认定是刑事案件庭审实质化的重点。实务中一些案
2、件“带病”进人庭审,缺乏关键证据或关键证据的收集不合法,庭审上无法达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要求,导致庭审面临两难:如果有罪判决,可能架空疑罪从无原则,陷人有罪推定的错误逻辑,造成冤假错案;反之又可能放纵犯罪。认罪认罚案件中,被追诉人自愿对犯罪事实确认,对即将受到刑罚的结果不持异议,并主动提供相关证据,有助于办案部门最大限度把握案件事实、还原案件客观真相。检察机关将依法获取的口供、实物证据等带人一审庭审,经受庭审标准的检验,体现了面向审判、服务审判的理念,为充分发挥审判特别是庭审环节的功能奠定基础,保证庭审工作环节的效率和质量,使案件尽可能一审解决,这契合了审判中心主义强调的以庭审为中
3、心、发挥一审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重要作用的理念。(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遵循优化司法资源的基本要求司法体制改革目标中要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案件繁简分流要求“疑案精审”“简案快审”。在当前司法资源有限的背景下,需要在疑难、复杂、重大或有争议的案件中投人更多的司法资源,以保证庭审实质化。这类“疑案”,往往是被追诉人不认罪不认罚。如果不区分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与否,都按照同样的审判程序来进行审判,是不科学、不明智的。对认罪认罚的被追诉人适用简、快的诉讼程序,控辩双方无需重点争论定罪问题,提高“简案”的诉讼效率,将“简案”中的部分司法资源投人到对“要案”“疑案”的精审,进一步推动不认罪不认罚
4、案件庭审的实质化,科学优化配置司法资源,提升司法效率。(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坚持了保障人权的基本导向司法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尽量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刑事诉讼中个人的基本权利,既有被害人的权益,也有被追诉人的权益。打击犯罪、保护被害人权益的同时,也要重视被追诉人人权的保障。从被追诉人的视角看,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往往意味着“惩罚”的开始。被追诉人面临被侦查、被起诉、被审判,从被质疑、被讯问、被查办到最终被裁判,其生理和心理都经受着巨大的压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一步落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差别地对待不同的被追诉人,对主动认罪认罚该宽则宽,对不认罪不认罚的该严则严。被追诉
5、人因主动且自愿认罪认罚而获得从宽的权利,凭借程序的简化和快速的处理,相较于不认罪不认罚的被追诉人,其人身目田被限制的时间减少。所以,从减少不必要押的角度看,更有利于主动且自愿认罪认罚的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彰显了程序正义的基本内涵程序正义是严格司法内涵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一直以来,认罪认罚从宽在刑事实体法上有所体现,如“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非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还有缓刑、减刑、假释等规定,皆是认罪认罚从宽内涵的体现。而在刑事诉讼程序法上。却一直缺乏直接明了的规定,造成刑事程序法无法
6、在认罪认罚从宽方面与刑事实体法实现对接。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不仅在案件审判结果上体现了 “从宽”,而且在案件审理程序上也体现了 “从宽”处理的精神,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对于主动认罪认罚的被追诉人,有不同的程序规则。在被采取强制措施时,被追诉人的认罪认罚作为其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的重要考量因素;在侦查终结后,起诉意见书中会记录被追诉人的认罪认罚情况;在审查起诉阶段,在律师见证下,被追诉人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可能是符合速裁程序从而加快起诉,可能是有重大立功或涉及国家重大利益而撤销案件或不起诉;在审判阶段,经法院审查确认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系自愿真实,则会加快审结,当庭宣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程序法上
7、全覆盖,通过不同阶段的不同程序设计,细化案件办理中程序性裁判的规则,实现了程序上从简、实体上从宽,彰显了程序正义。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精准把握量刑建议存在障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认罪认罚”,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否则不能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于认罪认罚案件,法院一般应当采纳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量刑建议贯穿于制度始终,是法院决定被告人量刑的主要依据,这就对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箭要对主刑、附加刑以及刑罚执行方式等均提出明确的建议。实践中,由于个案的差异以及缺乏统一适用的量刑标准等原因,检察机关很难就所有案件都提出精准的量刑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认罪 认罚 从宽 制度 实践 探索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