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冷冲压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冷冲压工艺.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八章冷冲压工艺 8.1概述冷冲压-常温下利用冲摸在压力机上对板料施加压力而获得制件的压力加工方法。(冷一常温)引信常用件:纸垫、垫圈、火帽壳等。优点:零件的精度高,互换性好;由于冷作硬化使零件强度提高;生产率高;材料利用率高;模具使用寿命长;制件成本较低。(大批生产时)。缺点:模具制造费用高、周期长,该法不适于小批量生产。冷冲压分类:分离工艺:剪裁、冲裁(7工Tb 一分离)变形工艺:弯曲、引伸(*f塑变)引信的冷冲压件常采用复合工序法完成(冲裁、引伸一次完成)(图8-1)IZZI图81 8. 2 冷冲压用材料冷冲压件对材料的基本要求:具有良好的塑性。具有光洁平整无缺陷损伤的表面。 材料厚度的
2、公差应符合国家标准。引信冷冲压件的常用材料黑金属:优质碳素结构钢W50号不锈钢有色金属:铝L. L. 4 L,硬铝YLn YLn紫铜T, T2 T3黄铜h62 W68 8. 3冲裁工艺剪裁一在剪床上将板料剪成条状。直口剪:精度 t斜口剪:省力、速度t剪裁是一个备料过程,为下一道工序服务。冲裁一利用冲模使板料沿一定的封闭曲线分离为两部分的加工方法。形式:落料(曲线内为制件)冲孔(曲线外为制件)模具:冲模、凹模。一、冲裁的工作原理(旧图87)排样1一模柄2凸模3凹模4 一下模座5一条料冲裁时材料分离的三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材料压缩和弯曲。塑性变形阶段-材料纤维弯曲和拉伸-1 1O二二八 一 上下刃
3、口处材料形成微小裂纹剪裂阶段上下裂纹扩展一上下裂纹重合(剪断)(旧图8-2)圆角带图83圆角带一塑变开始时形成(纤维弯曲)光亮带一塑变过程中形成(研磨形成)断裂带一最后剪裂时形成(撕裂形成)二、冲裁件的质量分析1.影响尺寸精度的因素模具制造精度。模具精度t -制件精度t回弹现象。较软材料回弹I 一制件精度T硬料回弹t 一 制件精度I材料的相对厚度t/D(D冲裁件直径)t/D t f 弹性变形量I - 制件精度t冲裁间隙(凸、凹模的间隙)落料时:间隙大,材料除受剪外还有拉伸弹性变形,落料后,回弹严重,尺寸I。冲孔时间隙大一尺寸t o要选择合理的间隙。制件的尺寸越小,形状越简单,制造精度t2.影响
4、断面质量的因素(旧图8-3)(a)(b)(c)图84影响断面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冲裁间隙,间隙过大或过小,会使上、下裂纹不重合,导致断面出现较多的毛刺及其它疵病。3.毛刺:间隙不合理出现毛刺。力口磨钝出现毛刺。三、冲裁间隙图85冲裁间隙一凸模与凹模间的双边间隙,记为S (旧图8-5)S 二 D-dD一凹模刃口尺寸d一凸模刃口尺寸S除对尺寸精度、断面质量有影响外,还对冲裁力和模具的寿命有明显的影响。所以S的选择是冲裁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常用查表法确定。查表时表中所列间隙是最小合理间隙。凸、凹模在工作时逐渐磨损,间隙要逐步扩大,制造新模具时,考虑模具有长的寿命,应采用最小合理间隙。四、凸模和凹模的刃
5、口尺寸设计落料件尺寸接近凹模刃口尺寸。冲孔件尺寸接近凸模刃口尺寸。(确定尺寸时还要考虑:模具磨损在一定的范围内仍能使用)1 .圆形制件冲裁时凸、凹模刃口尺寸落料(先确定Da)Da=(dmax-M)Da凹刃口直径Dmax制件最大尺寸M磨损余量(由冲裁件公差查表确定)久凹模制造公差dt= (dmax-M-S) -dt凸模刃口直径S最小合理间隙4凸模制造公差冲孔:(先定dt)dt= (Dmin+M)Da=( Dmin+M+S)Dm in一冲制孔的最小极限尺寸2 .非圆形冲裁件刃口尺寸确定落料:(以凹模为基准来配作凸模)(旧图8 7)图86a)凹模磨损后变大的尺寸。+2Aa=(Amax-M)S)wb)
6、凹模磨损后变小的尺寸。Ba= (Bmin+M) _讥c)凹模磨损后没有变化的尺寸。当制件尺寸标注为C+3时-:Ca= (C+0. 5 6 ) 8a当制件标注为C评时Ca= (C-0. 5 6 ) 8a当制件尺寸标注为C 3 时Ca=C 8 a6 一制件偏差ba二 ” /4冲孔(以凸模为基准件配作凹模)五、精密冲裁工艺(旧图8-9)Pg1齿圈压板2凸模3条料4凹模5反顶压板与一主冲力Pr一齿圈压力七一反顶力图87特点:凸凹模带小圆角;V型齿圈压板;反顶压板:变形区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8.4 弯曲工艺弯曲一将板料弯成一定角度或一定形状的压力加工方法。一、弯曲变形分析(旧图8T4)(b)Q一弯曲角(
7、变形区所对的角)R一弯曲半径。一中性层曲率半径。弯曲变形只发生在弯曲件的圆角附近,而直线部分不产生塑性变形;变形区内上端纤维受压(缩短),下端纤维受拉(伸长)。图88变形区横断面:(IH图8T5)(b)宽板(B3t)仍为矩形,宽度B无变化,厚度略有变化图89二、弯曲的回弹现象(IH图8T6)回弹一由于制件弯曲时存在的弹性变形,使其形状改变的现象。回弹角一 a (回弹引起的弯曲角度的变化值。代表回弹程度)。(a)(b)图 810 a 二 a 一4a制件在模具内的弯曲角斯一制件自然状态的弯曲角1 .影响 a的主要因素:材料的机械性能 a oc a s Q jE弯曲制件的形状 a vA a v V,
8、U 形制件 弯曲程度R/t (R一弯曲半径,t材料厚度)R/t I 一 变形 t f I制件越宽,越大。2.减小的措施(旧图8-17)不合理假 零件 超 零件弯曲线弯曲镂弯曲线(a) (b)预先给一反向(c)制件底部曲面(d) (e)减小接触面积,增大弯曲部位的单位压力。图 811(d)(e)三、最小弯曲半径最小弯曲半径一弯曲件开裂之前的临界弯曲半径(弯曲件外层纤维易被拉裂)设计弯曲件时,要使零件的弯曲半径大于最小弯曲半径。最小弯曲半径由试验法确定。(材料不同,弯曲线线方向不同,最小弯曲半径也不同)制件排样时:弯曲线方向与材料纤维方向不应重合(旧图8T7)图 812材料纤维方向垂直于弯曲线,制
9、件不易断裂;材料纤维方向平行于弯曲线,制件易断裂。所以尽量使材料纤维方向垂直于弯曲线,获得的制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在双向(或多向)弯曲时,应使弯曲线与材料纤维有一定的角度。(弯曲线与纤维线成45角)。当弯曲件的弯曲半径小于最小弯曲半径时,应分多次弯曲,即先弯成具有较大圆角半径的弯角。然后再弯成所要求的弯曲半径。(或中间回火处理提高制件塑性)8.5引伸工艺引伸工艺一利用模具将板料变成开口空心制件的压力加工方法。凸、凹模都带有圆角而不是刃口。变薄引伸(间隙板料厚)引伸I不变薄引伸(间隙板料厚)引信装定帽、保护帽等盂状制件。一、引伸原理(旧图8-20)(a)(b)图 8131 一引伸凸模;2压边圈;3
10、一引伸坯料;4一引伸凹模引伸特征:金属产生流动变形(旧图8-22)4(P-d)图 814引伸件在引伸过程中的应力状态(旧图8-23)起皱一由于切向压力,使较薄材料在凸缘的整个圆周产生波浪形的连续弯曲现象。(IH图8-24)0 8-17防起皱一1加压边圈。有压边圈引伸时制件壁厚变化(t=1.0)(旧图8-25)由实测壁厚观察到,D区变薄最严重0.92,该区一直受拉应力和凸模的压力,所以常被拉裂。保证引伸件质量的措施:选择合理的变形程度m,对高度较大件应多次引伸,并中间退火消除硬化。必要时采用压边圈。选择合理的间隙及凸、凹模的圆角半径。选择合理的润滑剂。二、引伸件平板坯料尺寸的确定等面积法一根据制
11、件表面积和坏料面积相等来确定坏料尺寸。(旧图8-26)(a)d2D(b)(c)图 818Fo=F = fl + f2+f3分 =乃 4力 + ?(2万 J1r + 8r2) + -坏料直径D=Do+2Ahh修边余量三、引伸系数和引伸次数的确定1 .引伸系数mm一代表引伸件某次引伸的变形程度。(旧图8-29)n-l次1次/di5图 819笫一次引伸系数:第二次引伸系数:m2=d2/ %第n次引伸系数:=d,/ d_1D一坯料直径d一制件外径极限引伸系数由查表法确定(外表m?表 2表)02 .引伸次数n的确定计算法fl V vlg7Rh一首次引伸系数m以后各次引伸系数的平均值d “一制件直径查表法
12、由零件相对图度h/d和坯料相对厚度(t/DX100)查表得n,然后再按一定规律对m,进行调整。推算法由t/D查得极限引伸系数系列(叫表m?表表)。半成品直径:*二机表Dd2= %表 明d二”“表 d_I当d“Wd (制件外径)时,n即为所确定引伸次数。然后由n依次确定明四、凸缘圆筒件的引伸(旧图8-31)(a)(b)图 820五、锥形件的引伸(旧图8-34)图 821六、引伸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1 .间隙S的确定。sJd,$一单边间隙2S的作用一减小材料与凹模间的摩擦。S t 制件易起皱SI制件筒壁易变薄,被拉裂。不用压边圈时:S= (1.0-1. 1) t采用压边圈时:S=tmax+ctt一
13、材料公称厚度tmax材料的最大厚度c一间隙系数2 .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考虑模具磨损和引伸件的回弹)最后一道工序的凸、凹模尺寸:(IH图8-35)(b)图 822图:先定凹模尺寸:0, =(0-0.753)+而再定凸模尺寸:/, =(Dmax-0.75J-2S)_A图:先定凸模尺寸:4=(4n出+0.45)6后定凹模尺寸:2 =(4血+ 0.46 + 25产Dmax一引伸件外径的最大极限尺寸dmm一引伸件内径的最小极限尺寸5一引伸件的公差6 a, dt凹、凸模的制造公差 8 6 冷冲压件的工艺结构设计一、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1 .冲裁件形状力求简单、对称,采用规则形状。图 823HW5b,b2t2 .避免过长的悬臂和切口。(八章自画图2)3 .冲裁件的外形和内形转角处以圆弧过渡。(尖角易开裂)。4,冲孔时,孔的尺寸不应过小(孔I 一凸径I 一强度I )05 .制件上孔与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