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教学方法.docx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教学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教学方法.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概念性强、理论抽象,经验公式较多,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在授课过程中,应不断渗透和强调知识的承上启下性和储备性。承上启下性是指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承担着与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因此在授课时,既要对所学基础课进行复习对比,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乂要密切结合工程实践,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储备性是指未来社会对科技人才所要求的知识积累,现代化社会要求学生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因此授课过程中,除本门课程所牵涉的应用知识外,应尽可能地介绍本门课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受到举一反三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对还没有接触到专业课和工程实际的学生来说,本课程听起来容易枯燥无味,设备类型繁多,工作原理千差万别。所以要讲好此课,要做到以下几点:1 .讲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专业背景介绍和多媒体教学素材,使学生对这门课有一个全面、感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再介绍本课程的全貌,强调学习本课程对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专业人员所具有的意义及其在人才培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介绍我国相关领域发展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学生建立起强烈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2 .突出三种传递现象的共性规律课程中的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在前续课程中己经学过,在本课程中又重新出现,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述,首先和学
3、生一起复习,激发学生的回忆,然后再引出相关的定义,紧紧抓住三种传输现象之间的类比关系,突出共性规律的引入和归纳,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同时注意不是简单的重复旧知识,而是从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连贯乃至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来加以论述和深化。在教学活动中,新知识的学习常常受到与其相类似的旧知识的干扰。如绝热饱和温度、湿球温度、露点概念极易混淆。为克服这种干扰,要采用时比的教学方法,突出物理概念的差异,帮助学生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相似比拟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建立起新知识中的概念,对新旧学习内容进行概括,找出其共同的本质,把握传递规律的内在联系。3 .采用启发交流式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换 原理 设备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