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力提升路径.docx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力提升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力提升路径.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力提升路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儿女内心深处自信和自豪的源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契机,新媒体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下,探讨如何提升传统文化传播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AISAS模式角度深入剖析传统文化传播困境,进而提出提升传统文化传播力的相关路径。一、相关概念界定(一)新媒体“新媒体” 一词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首次提出的。1969年,E 罗斯托在提交给尼克松总统的报告中多处提到“新媒体” 一词,随后该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成为热词。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新媒体”一词引入我国,我国学者逐渐关注新媒体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关于新媒体的概念,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说法。本研究认为,新媒体的概念随着传播技术发展和时代进步而不断变化,其本质是继传统四大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信息载体,主要借助数字技术及互联网技术,通过PC端、手机端、数字电视端等向受众提供信息的媒体形态。(二)传统文化关于传统文化的概念,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但内涵基本相同。新编社会主义辞典将传统文化界定为“世界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精神文明的成果”。其实,广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领域对全社会产生普遍影
3、响的各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而狭义的中国传统文化仅是相对稳定的精神文化成果的总称。(三)AISAS模式AISAS模式是在AIDMA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用于衡量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营销模式。AISAS模式由五部分构成,主要包括A (Attention)、I(Interest)、S(Search)、A(Action)、S(Share)。在AISAS模式中,商家通过宣传价格、品质、促销活动等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互联网为用户进行甄选、评价并做出购买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因而提高了消费者决策的效率。通过互联网,用户不仅能够消费而且可以传播信息,进而对潜在的消费者产生影响。由于传统文化借助新媒体传播
4、与消费者购买并传播信息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本文借用AISAS模式对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播进行研究。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的特点(一)传播主体大众化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不仅决定着传播过程,而且决定着传播内容的质量、数量及流向。在新媒体时代,传播者呈现多元化、大众化的特点。政府及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新媒体对传播者的媒介素质要求不高,只要有计算机、手机等设备并且会熟练运用,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用文字或视频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感受,因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在新媒体时代掌握话语权的除了传统的主流媒体,意见领袖、网络红人等也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中
5、坚力量。(二)传播内容丰富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被广泛传播,其内容不仅包括节日文化、民俗、传统美食、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戏剧文化、民间故事、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等,而且包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及家国情怀。借助新媒体传播技术和渠道,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都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风采,在世界范围内被更多人了解。一些富有个性、影响广泛的优质内容深受国内外受众的喜欢。例如,李子柒等流量博主将快节奏与慢生活融合,以一种极具中国古典浪漫特色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仅坚定了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也吸引了一大批国外粉丝。(三)传播媒介多样化中华优
6、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而成的宝贵财富。新媒体技术进一步成熟,为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古代的口口相传到现代的多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形式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传播媒介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各种门户网站。例如,文化主管部门的官网,传统文化网、中国传统文化网等传统文化类专题网站,优酷、B站等商业网站,儒学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创建的网站。二是各种微平台。例如,传播者运用微博文字、微博直播、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微信小程序等传播古文、诗、词、歌、赋、国画、书法、民俗等传统文化内容。三是各种App。如抖音、快手、学习强国等App上呈现了大量优质的传统文化内容
7、。四是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数字杂志等与传统媒体有紧密联系的新媒体。(四)传播受众主动化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主流媒体掌握着传播传统文化的主动权,大众往往被动接受信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传播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文化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愈发便捷,从信息产生到信息传播的时空间隔变得越来越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再是极具专业性的、与受众有隔阂的信息灌输,而是去专业化的、受众主动参加的信息生产及输出。受众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网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从被动接收文化信息到自主选择信息,受众主动参与传播传统文化,在感知和体会的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媒体 环境 传统文化 传播 提升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