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材介绍:“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的起始课,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新的统计图一一折线统计图。前面已经有了认识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所以教材在编排本单元时,通过与先前统计图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通过与所学知谡的对比,体会并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而深刻地体会折线统计图的适用范围,也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建构数据分析观念。本单元分为两个例题进行教学,例1是单式折
2、线统计图的教学,例2是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教材在认识统计图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绘制统计图,在绘制之后:一方面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解决相关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空间;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教学过程:课前聊:今天我们来聊聊冬奥吧!可以是你喜欢的运动员,可以是你喜欢的运动项目,也可以是开闭幕式上最让你动心的一刻。(一)前置作业导入,引发学生兴趣。1 .师:冬奥会里面也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前置作业一让大家收集并统计从18届到24届冬奥会中国获得的金牌数,然后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我们先看看这位同学的作品
3、。能看懂吗?请这位同学从头到尾说说是怎么完成前置作业1的?生介绍2 .师:再看这个孩子的作业,对比一下,有什么区别。3 .师:老师把他制作成这样的统计图,见过吗?前置作业2让我们想想在哪儿看到过?谁来说说。生:股票、某某产品销量也是这种的(二)初识折线统计图。1,师: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能发现身边藏着的数学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回到这两张图,(想想,他们在构成上有什么相同之处?1、 两张统计图的构成有何相同之处?2、 两张统计图有何不同之处?2 .两张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生:他们都有横坐标、纵坐标、数据、标题。师:横轴、纵轴都代表什么?生:横轴代表第几届
4、,纵轴代表金牌数?师:你们比出来了吗?生:比出来了。3 .师:比出了相同之处,再次对比一下,这两张统计图还有什么不同之处?生:条形统计图都是用长方形比较多少,折线统计图都是线条比较人数多少。师:除了线条还有吗?生:还有点。师:你们觉得先有线,还是先有点?生:点。师:那我们应该先从什么研究?生:点。(出示折线统计图)师:谁愿意选一个点来介绍一下?生:第18届上面有一个点,代表第18届冬奥会中国获得0块金牌。(介绍三到四个点)师:看着这些高低不同的点,你能分析出什么?生:点高说明获得的金牌多,点低说明获得的金牌数少。4 .师:这里金牌的多少,也就是数量的多少。(出示:点数量的多少)。我们再来研究线
5、。谁来选择一段线,我们来研究?生:18到19届这一段,表示第18届冬奥会到第19届冬奥会中国获得的金牌数增加了。(动画把这条线段复制下来研究。)师:也就是说这一段线表示金牌数在生:上升师:同意吗?哪一段还能表示数据在上升? (方法同上)师:同样是上升,有什么不一样吗?生:这条线越斜就说明上升幅度大,越平就说明上升幅度越小。师:是这样吗?(拿出磁扣和小棒,在黑板上比划)假如这是第一届金牌块数,这是第二届金牌块数。(两点数据相同)这条线怎么样?生:平的。师:他表示什么? 生:金牌数不变。师:下一届由于某些原因下降了,应该怎么放?师:假如下一届下降的更多呢?师:回过头,看着这条高低起伏的线你能分析出
6、什么?生:数据的变化。师:对,变化就包括增加或者减少。还有可能不变。(上升包括还可以是大幅上升或大幅下降。)(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出示上图1.师:再次回到这两张统计图,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生:条形统计图可以根据条形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可以根据线看出变化的情况。师总结:也就是说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2,师:根据折线统计图的整体变化趋势,预测一下下一届冬奥会中国会获得多少枚金牌呢?生:13枚。师:为什么?生:从整体上看,中国获得的金牌数呈上升变化趋势,所以我觉得第25届冬奥会,中国会获得13枚金牌
7、。3.师:谁能看着统计图提个数学问题?生:第20届比第21届金牌数少多少块?师:首先我们先明确这是点还是线的问题?生:点。师:谁来解决。生解答。师:谁来提一个线的问题?生:哪两届金牌数上升幅度最大?生解答。师:你是怎么一下找出他们两届上升幅度最大的。生:因为线比较陡。(四)巩固练习1 .练习一师:看来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都显而易见,但也各有千秋。看看,这两种情况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2 .练习二师:这儿还有一张中国在近几届冬奥会上的参赛人数统计图,大家看看。师:这是什么统计图?生:折线统计图。师:看完后,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完成下面问题。(1)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届参加
8、人数最多,()Ao(2)从()届到第()届,人数变化幅度最大。(3)观察统计图,你能说说冬奥会参赛人数的变化趋势吗?(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五)复式折线统计图1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冬奥会中,哪个国家是中国的劲敌吗?生:韩国。师:对,冬奥会参赛国家中,韩国向来是中国的劲敌,如果想对比中国与韩国18届到24届冬奥会金牌变化情况,该怎么制图呢?2 .师:首先你得干嘛?生:在网上查出第18届到24届韩国获得的金牌数。师:也就是收集数据,不过一定要记得在正规官网上收集数据,这样会更准确。3 .生:然后按顺序把金牌数整理好。师:整理数据。4 .生:然后就可以制图了。生绘制统计图,逐一展示(1)
9、展示做对的,但没有颜色区分。(2)有颜色区分的。(3)有图例的。(4)有题目的。三、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生:比较。师: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总结:孩子们,我们的学习就像折线统计图,起起伏伏。有波谷,也有波峰,只有看到波谷的存在,我们才能真正认识波峰的价值,也只有探究波谷的秘密,我们才能领悟如何能够达到波峰。课后反思冬奥会是今年的热点话题,趁着冬奥会热度没有散去,这节课上,选取冬奥会上中国获得的金牌数为素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也便于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从而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和能力;深刻地体会到统计的价值。1
10、 .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和衔接。本课以学生前置作业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导入新课,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接着出示了条形统计图变为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沟通了两个统计图之间的联系。随后学生对比观察两张不同的统计图,让学生充分地比较和交流,从而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此同时也深刻地感悟到两个统计图显而易见的特点,却也各有千秋。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合适的统计图。2 .拆解分析折线统计图突破教学难点。这节课难点在于通过折线分析数据以及数据背后的内容。这节课把折线统计图拆分为点和线来研究,这样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引导学生发现点和条形统计图的功能一样
11、,能看出数量的多少;接着把线拆分为一段一段来研究,这样对于变化趋势的理解更直接,也更到位,从而突破了难点。3 .单元整合,沟通联系。通过对比中国与韩国第18届到24届冬奥会的金牌数,引出复式统计图。因需而生,感受引出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并且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对比学生作业单,明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注意事项:要有颜色的区分(或实线和虚线的区分)、有数据、有图例、有题目。今后需要改进1 .合理分配时间。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点、线的教学时,用力比较均等,应重点引导学生对线的认识及分析,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2,复式折线统计图光有绘制的环节,时间原因,学生没有深刻地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比较两组数据变化的特点。也没有挖掘出隐形的“数据语言”,复式折线统计图既能反映各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又隐含着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专家建议:思政教育渗透不够。题材选取比较典型,在研究完折线统计图特点后,应让学生说说数据背后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正在进行时,我希望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爱上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