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1-94页二、教学目标工、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体会平均数的作用和特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三、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出示四年级学生套圈比赛的图片男9女10。师:哪个人的套圈水平高?为什么?男 6、6、6、6;女 7、7、7o师:哪一组的套圈水平高?为什么?预设1:男生组。因为男生组总个数比女生组多。预设2:女生组。因为每个女生套圈个数都
2、比男生多。小结:人数不等比总数不合适。因为每个成员都一样,所以7能代表女生组的整体水平,6能代表男生组的整体水平。男 6 10 97;女 9587。师:哪一组的套圈水平高?为什么?预设1:比较总数得出男生组水平高。预设2:分别选出套中个数最多的男生和女生进行比较。师:用什么数代表男生组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呢?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用平均数最合适。揭示课题:平均数。【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一男一女的套圈比赛激活学生的已有认识:比较套中个数就是比较套圈水平。第二组理想化的比赛结果让学生领悟到人数不等时用总数代表整体水平有失公允性。同时体会到每人的个数都相等,那么这个数就可以代表该组的整体水平,为后面理解平
3、均数为什么能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作了铺垫。第三组比赛让学生感受到个体水平不能代表整体水平,此时用平均数作为代表呼之欲出,揭示课题。二、深入认识平均数1.男生组计算平均数学生独立尝试求出男生组的平均数。预设1:移多补少。师:怎么移?为什么这么移?预设2:合并平分。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小结:不管是移多补少还是计算,都是为了让每个男生的套圈个数都变得同样多。初次理解平均数师:是不是每个男生都套中8个了呢?是谁套中了 8个?预设:8不是某个男生实际套中的个数。师:你觉得用什么线表示8所在的水平位置合适?预设:虚线。师:既然这个平均数8不是实际个数,求出来干嘛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平均数的虚拟性
4、,结合条形统计图重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能够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的统计意义。2 .女生组估、算平均数估计女生组的平均数可能是几?预设:在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学生计算验证平均数究竟是几。交流:为什么现在除以5,刚刚除以4呢?预设: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就要除以几。比较男女生组哪一组水平高?为什么?预设:比较两组平均数得出男生组的套圈水平高。小结:平均数的大小可以看出整体水平的高低。生活中常用平均数反应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设计意图】通过对女生组平均数的估算、计算渗透平均数与该组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并总结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就要除以几。进一步追问男女生组的套圈结果,使得学生对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均数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