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75-2021 岩溶碳循环调查与碳汇效应评价指南.docx
《DZT 0375-2021 岩溶碳循环调查与碳汇效应评价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ZT 0375-2021 岩溶碳循环调查与碳汇效应评价指南.docx(4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利漳展查伪/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ICS 07. 060CCS A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3752021岩溶碳循环调查与碳汇效应评价指南Guidance for karst carbon cycle survey and carbon sink evaluation2021-11-01 实施2021-08-19 发布DZ/T 03752021目 次前言in引言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4.1目的任务24. 2基本要求24.3技术方法24.4工作流程35调查内容35.1碳酸盐岩风化溶解消耗大气或土壤中CO2发生条件调查 35. 2岩溶碳循环
2、过程调查46野外调查与监测 46.1 资料收集46.2 岩石地球化学调查46.3 土壤地球化学调查46.4 碳酸盐岩溶蚀速率调查56.5 大气或土壤中C()2浓度调查 56.6 植被生物量调查66.7 岩溶洞穴动态监测66.8 水文地球化学调查76.9 水一气界面CO?交换通量调查 76. 10水生植物固碳效率调查86.11 沉积物碳含量储量调查86.12 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监测87流域岩溶碳汇通量评价97.1 评价内容97.2 评价方法98图件编制108.1 一般要求108.2 基础图件108.3 成果图件108.4 岩溶碳循环调查实际材料图108.5 岩溶流域碳汇强度分布图109成果报告编
3、写、评审与提交119.1 成果报告编写119.2 成果评审与提交11附录A (规范性)岩溶碳循环调查表格式 12附录B(资料性)溶蚀试验方法与计算 30附录C (资料性)饱和指数(SD和CO2分压(p%)计算公式 31附录D(资料性)水生植物岩溶碳汇通量计算32附录E(资料性)碳酸溶蚀碳酸盐岩产生的溶解无机碳35附录F (资料性)水一气界面CO2交换通量估算方法 36附录G(资料性)流域内源有机碳 38附录H(资料性)沉积物碳沉积速率及来源计算 39附录I (资料性)流域无机碳输出量42附录J (资料性)流域岩溶碳汇强度及通量43附录K(资料性)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44参考文献45DZ/T 03
4、752021-JLX-1-刖百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空间规划技术委员会(SAC/TC 9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建华、覃小群、张连凯、黄奇波、黄芬、张春来、刘朋雨、于胸、吴夏、孙平安、何师意、张强、章程、黄思宇、王培、杨慧、蒲俊兵、李强、梁月明、黄妮。I)ZT 03752021碳酸盐岩风化溶解消耗大气或土壤中CO2,并随水流经过迁移、转化等一系列动态过程,积极参与全球碳循环,产生短时间尺度碳汇效应。中国碳
5、酸盐岩分布面积约344. 6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岩溶碳汇量与森林碳汇量处于相同数量级。开展岩溶流域碳循环调查,查明岩溶碳循环形成条件、影响因素、迁移转化、源汇计算,评价岩溶碳汇通量.为固碳增汇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岩溶流域碳循环调查及碳汇效应评价工作,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基础上,制定本文件。DZ/T 03752021岩溶碳循环调查与碳汇效应评价指南1范围本文件提供了岩溶碳循环调查和碳汇效应评价的目的任务、调查内容、野外调查与监测、流域岩溶碳汇通量评价、图件编制、成果报告编写与提交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建议。本文件适用于1 : 50 000重点调查
6、区和1 : 250 000 一般调查区岩溶碳循环调查和碳汇效应评价。1 : 500 000和1 : 1 000 000岩溶碳循环调查及碳汇效应评价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Z/T 02822015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 : 50 000)DZ/T 02882015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岩溶流域 karst catchment碳酸盐岩面积不小于10%、重碳酸根浓
7、度不小于1 mmoI/L、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根型的地表或地下水系的流域范围。3.2岩溶碳循环 karst carbon cycle在岩溶流域中,碳酸盐岩风化溶解消耗大气或土壤中C()2形成水中无机碳,并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碳形态相互转化和迁移的过程。3.3岩溶碳汇效应 karst carbon sink在岩溶流域中,通过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将消耗的大气或土壤中C()2以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和惰性有机碳(RDOC)的形式保留或固定在水圈、生物圈中的过程和通量。3.4岩溶碳汇通量 karst carbon sink flux单位时间内岩溶碳循环产生的碳汇量。注:岩溶碳汇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ZT 0375-2021 岩溶碳循环调查与碳汇效应评价指南 0375 2021 岩溶 碳循环 调查 效应 评价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