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课如何设计“导读”.docx
《名著导读课如何设计“导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导读课如何设计“导读”.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名著导读课如何设计“导读”近期参加初中语文教研活动,集中听了几节名著导读课,感觉有的导读课似乎上成了教读课。老师们普遍比较擅长上教读课:教学生梳理情节,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作品主旨,掌握阅读方法可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极为明确地区分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包含名著阅读),如果名著导读课上得与教读课没有什么区别,那就说明教师对名著导读课的定位认识是不准确的。课程标准对于名著阅读有明确要求,认为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统编教材设置了 “名著导读”,其初衷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名著。因此,名著导读课
2、应该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名著,导读之“导”,即引导、指导,教师在导读课上的“导”,目的应该是试看内蒙古自治区袁桂清老师执教的水浒传导读课(课例A):活动一:听听这是谁明确规则:某组同学绘声绘色描述某位英雄,或朗读描写英雄言行的片段,请其他组同学说出此好汉的姓名与绰号。(教师指导各小组课前根据要求出一个题目,注意与相关类型人物的区别)题目一:该好汉生性粗鲁、勇猛,对兄弟极讲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惧危险。对招安一事,他极为反对,曾打死老虎,勇劫法场。最终喝下毒酒,只为“忠义”二字。好汉是个大孝子,上梁山后因放心不下老母亲,曾冒险下山去接她。类型人物:(硬汉形象)鲁智深,武松,李逵,史进(答案:李逵
3、)题目二:此好汉水上功夫了得,是梁山水军首领之一。曾救得宋江性命,参与智取杨志押送的生辰纲,在与朝廷交战中屡立战功。击败方腊后,曾经假扮方腊戏耍,遭奸臣陷害,遂辞去官爵,回家务农,享年六十而终。类型人物:(水上英雄)张顺,阮氏三雄,李俊(答案:阮小七)题目三:她是梁山好汉中的女英雄,有着一身好武艺,讲义气,堪称女中豪杰。她与丈夫一起开一家酒店,但为了兄弟义气,她舍弃自己的家业,带着家人随武松一起上了梁山,后在征讨方腊时战死。类型人物:(女英雄)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答案:孙二娘)(设计意图:明确水浒传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以及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人物类型化的特点)活动二:唇枪舌剑论招安宋江最后选择带
4、领梁山好汉归顺朝廷,对于“招安”这一决策,历来看法不一。班内以此为题展开一场辩论:宋江选择招安决策正确(女生组)/宋江选择招安决策错误(男生组)(设计意图:探究“官逼民反”主题,打通作品与生活的联系)按照袁老师的全书阅读规划,这是第一阶段“鲸吞”式初读之后的读书汇报课。接下来第二阶段要转向精读,进行“牛嚼”式赏析。显然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汇报课,这节课在两个阶段之间承上启下,不仅要汇报第一阶段初读的收获,还要为第二阶段的阅读奠定基础,作好铺垫。从这个角度看,这节课的两项活动设计颇具匠心。首先,以水浒英雄和招安主题来设计活动,有利于把阅读引向深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名著的核心内容;其次,活动一
5、 “听听这是谁”让学生回顾作品人物,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把人物类型化以及人物性格与情节的共生关系融入其中,巧妙地隐含了分类与联系的阅读方法指导,对下一步的人物鉴赏有指导意义;最后,活动二“唇枪舌剑论招安”,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探究“官逼民反”这一主题,指导学生联系历史背景探究作品思想内涵,有利于学生在下一阶段进行思辨阅读。可见,这节汇报课实质上是读中导读课,对学生继续阅读水浒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从这一课例中,我们可以获得有益启示:导读课要立足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行过程指导,把“导”融入学生的阅读分享、交流、探究等活动中,发挥以导促读的作用。二、导读要关注名著阅读的学习价值导读不能面面俱到,应重点关注统
6、编教材中名著阅读的学习价值,即名著在教材中所承担的阅读方法指导价值和“这一本名著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要关注教材对名著阅读的学习要求一一阅读方法指导。温儒敏指出,统编教材“名著导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注重“一书一法”,每本名著的阅读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其中专门设置了 “阅读方法指导”,“根据名著体裁等方面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学习需要,以该名著为例,谈某一种阅读方法或某一类书籍的阅读策略”。如西游记和水浒传虽然都是古典小说,但教材在方法学习上的要求并不一样:西游记在七年级上册,要求学习“精读和跳读”,属于一般的阅读方法;水浒传在九年级上册,要求学习“古典小说的阅读“,属于某一类作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著 导读 如何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