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研究.docx
《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0015.59920.715199915.34920.614199815.12320.554199714.99720.487199614.77520.383199514.51520.226199414.20019.993199313.67819.683199212.99319.411根据计算分析,模型结果为:y = 0.5171+12.675,这说明GDP每上升1%,学杂费就上升0.517%。网4.2 个人学费的收取是世界各国为了解决教育财政短缺所做的最后抉择,个人也就成为高等教育成本的重要补偿者之一。由于高等教育总体上可视为一种收益内在化的“私人物品或服务”,这种服务不仅能给学生带来一定
2、的预期经济利润,而且还能够使他们得到某些非经济利益。因此从权益与义务对等这一公平角度看,个人应负担部分高等教育成本,或者说,学生个人原则上至少应按教育的成本价格交纳部分学费。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受教育者个人和家庭分担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扩张的相当一部分成本。但是,我们所关注的是,目前我国公民个人分担的教育成本比例是否合理,因此以学杂费为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解释变量,建立双对数模型:lny =)+ 4 ln%+为1。工2。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学杂费农村居民家城市居民家庭人年份(万元)庭人均纯收入均可支配收入(万元)(l)(万元)(2
3、)200516440580.50. 325491.04930200413465517.30.293640.94216200311214984.70.262220.8472220029227791.70.247560.7702820017456013.50.236640.6859620005948304.30.225340.6280019994636107.90.221030.58540199836974740.216200.54251199732607920.209010.5160319962610391.20.192610.4838919952012422.50.157770.4283019
4、941469228.10.122100.349621993871476.90.092160.257741992439319.30.078400.20266修正后的相关数据如表4所示:表4口】年份学杂费寸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200516.615-1.1220.048200416.416-1.225-0.06200316.233-1.339-0.166200216.038-1.396-0.261200115.825-1.441-0.377200015.599-1.49-0.465199915.349-1.509-0.535199815.123-1.532-0.6
5、12199714.997-1.565-0.662199614.775-1.647-0.726199514.515-1.847-0.848199414.2-2.103-1.051199313.678-2.384-1.356199212.993-2.546-1.596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得最终模型为:lny = -0.6671n 2.814lnx2 +15.808 o由模型可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上升1%,学杂费就上升2.814%;而学杂费的增长则和农村家庭人均收入的增长呈现负相关。这说明连年上涨的学杂费对我国农村人均收入的增长具有明显的削弱作用。虽然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和学杂费可以形成一定程
6、度上的同步增长,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学杂费相对于我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幅已经是2.8:1的差距(而国家分担的部分是().5:1)。可见,我国现在学杂费的增幅已经超过了我国国民实际所能承受的范围。U” (数据来源同上)通过以上对国家和个人分担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要说增加其中一方的分担比例,国家分担比例的增长空间应该比个人大的,而且,目前高额的学杂费确实已经成为我国绝大多数公民的一大负担。所以教育成本分担的合理出路应该有两种:一是继续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我国目前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无论从绝对数还是相对数、无论是和国外比还是和我国自定的占我国GDP的4%的目标都还有一段距离。如果只是一味地加大
7、个人对教育的投入无疑会使我们走入一个自己画下的怪圈,即我们实行教育成本分担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但是,个人负担过重势必会加大收入不公平基础上的教育不公平。二是我们可以在国家和个人之外寻找教育的受益者,使它也成为教育成本的分担者,以此来减轻国家和个人的沉重负担。这样的分担主体包括企业和高校自身等。下面我们就此简要说明一下。4.3 社会企业也应分担和补偿部分高等教育成本。企业是高等教育成果的主要摘取者和教育投资的主要受益者,因此,从利益获得原则出发,企业也应参与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这种补偿可以通过依法纳税、设立专项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帮助偿还毕业生在就学期间所借贷学金等途径来进行。高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高等教育 成本 分担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