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城市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docx
《中国大城市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大城市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经济问题论文标准格式及说明一、总体说明1 .全文用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或以上版本排版,页边距上下各2.54cm,左右各3.17cm.全文采用单倍行距。除特别说明外,全文段前、段后均采用0倍间距,两端对齐。2 .全文(包括文章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编、内容提要、关键词、文章各级标题、正文、图表及各级标题、参考文献、注释等)中所有西文字母及阿拉伯数字用TimesNew Rome(TNR)字体。因此,在“标准格式”说明中所指的字体均指汉字字体。除特别说明外,正文中的汉字用宋体,正文用五号字号。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内容提要、关键词、各级标题、图表及图表名
2、称的中文格式详见“标准格式”说明。3 .英文参考文献、题目、摘要和关键词中的标点符号用半角形式标点。除段尾外,其他各处的半角标点符号后均空一个半角字符。但若半角标点符号后紧接其他标点符号时,多个符号之间不用空格,如ii-Econometricar中的之间不用空一个字符。表示编号的阿拉伯数字后接半角实心句点实心句点后空一个半角字符,如“1. 文中其他各处标点符号的用法见夹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标点符号用法(草案).4 .中文题目、作者、单位及邮编、内容提要、关键词等放在正文前,英文题目、作者、单位及邮编、内容提要、关键词等放在文末。5 .全文采用四级标题制,即节、小节、目、子目等四级标题,分别用“一
3、、”“(一)”“1.”“(1)”编号。可根据需要略过某些级次,如节“一、”标题下直接为目“1.”。前三级标题需单独成行,但第四级标题不能单独成行,后面直接接标题卜.的内容。正文中的要点可用“第一”、“第二、”等表示,也可用四级标题编号表示,但不用带圈的阿拉伯数字或者前三级标题编号(如“1. ”)表示。6 .在初次投稿时,文中不得出现作者信息以及基金信息,这些信息均在本刊投稿系统中特定位置填写。若通过评审,在递交修改稿时,再将作者必要的信息以及基金信息放在首页规定的位置。7 .其他要求详见“标准格式”说明。产业发展从人口集聚中受益了吗?基于2005-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标准格式”说
4、明批注tl:I.主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加I粗,居中排列。2.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批注1(2:I.如有副标题,则另起一行以中文破折号连接,四号宋体,不加粗,居中排列。2.副标题不超过一行。批注1(3:I.作者用小四号宋体,居中排列。2.如有多个作者,作者中间空4个英文字符。3.不加作者单位信息。批注4:五号黑体。(空一行)周玉龙孙久文(空一行)批注It5:1.五号楷体。2.不超过250字。批注t6:五号黑体。批注t7:1.关键词3-5个,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开。2.用五号楷体。批注t8:I. 一级标题采用四号楷体,加粗,居中排列。2.标题号后加、后3.前后采用6磅间距。内容提要:本文利用2005-2
5、01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统计分析和工具变量回归,研究了近些年中国城市人口集聚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并且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受集聚经济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人口集聚效应总体上对非农劳动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为负值,第三产业则享受了更多集聚经济的好处;人口集聚并非越强越好,人口规模超过某个水平反而会抑制劳动生产率;不同规模城市的集聚效应略有差别,中小城市对集聚的好处更加敏感。,关键词:集聚效应;劳动生产率:非农产业;城市规模(空一行)卜、引言I全球和中国的城镇化率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超过50%
6、,并且还在继续提高。不管全球还是中国层面,一半以上的人口已经生活在城市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城市作为要素和经济活动聚集的区域,其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是集聚经济,因此,城市集聚经济的现状和规律研究对认识城市和引导城市合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批注U9:所引文献在文中引用时采用“著者-出版年”编码制,即采用“(作者,年份”形式,但若所引文献作者在句中已提及,则只需在作者后加(年份),即采用“作者(年份)”形式。批注tlO:根据夹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标点符号用法(草案)的规定,除了直引的英文句子内的标点符号用半角形式外,其他中英文混排时均用中文全角标点符号。经典城市经济学理论
7、认为,集聚经济是城市产生的源泉之。集聚经济外生于单个企业,是指厂商的空间聚集带来的成本节约(Brueckner, 2011)。Marshall (1920)、Ohlin (1933)、Hoover (1936) Glaeser (1992) Jacobs (1961 1969)以及 Henderson (1995)等先后分别从行业内企业间、行业间等多个角度解释了集聚经济的来源。Abdel-Rahman & Fujita(1990) Becker & Henderson (2000)以及 Krugman (2000)进一步从多样化的中间投入、劳动力专业化以及劳动力共享角度和临近市场等角度解释了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大城市 集聚 产生 经济效益